游客
题文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抄袭材料,每句不超过10个字。
材料:清康熙年间的郑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板桥画竹的技法并无师承,多直接取法于纸窗粉壁上的日光月影,取法于枝摇叶动、风吹雨注。同东坡一样,板桥也强调画竹既要有精巧的构思,又离不开绘画的巧妙技能。但是,针对东坡的画竹要“胸有成竹”的看法,板桥坚持的则是“胸无成竹”。
郑板桥的《竹石图》里,竹子节节灵动,叶叶表情不同,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出了竹的质感,这正是他 (1)的画竹技法的表达。画家对画竹的看法不尽相同,就如郑板桥的看法不同于苏轼,两者的主要差异 (2) 。但两人在画竹上也有相同之处,就是都强调  (3)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图表是对我国少儿电视节目有关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要求用语简洁。

(1)由图表得出结论 :
(2)针对结论提出建议:

请以“幸福”开头,依照例句的句式,仿写两句,使之构成一个排比句。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念;

将下列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不超过15个字的一句话
2012年10月16日,上海,有150年历史的不可移动文物沈宅,正在遭遇拆除的厄运。沈宅位于黄浦区王家码头路和花衣街路口,已被拆的支离破碎。沈宅在去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被列为上海4422处不可移动文物目录。上海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听到拆迁的消息非常吃惊,因为沈宅房屋建筑年代为清朝,它本身就代表了一段历史发展的进程,不能刚刚命名,就在城市动迁中灰飞烟灭。

某机构对200名大二学生进行了以“人文·读诗”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请根据表一、表二显示的调查结果概括现状,分析原因。要求简明、准确。
表一:进入大学后诗歌阅读的数量

阅读数量
人数
所占比例
0首
28
14%
10首以内
102
51%
10—20首
64
32%
20首以上
6
3%

表二:你认为诗歌在当下的存在价值是(可多选)

问题选项
人数
所占比例
让人类获得情感的共鸣和艺术的体验
53
26.5%
为物质社会增添精神追求
22
11%
反映人性的美德和光辉
32
16%
成为诗人谋生的一种手段
75
37.5%
毫无价值
85
42.5%

现状概括:(2分)


原因分析:(3分)


使用下面词语写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春天读书声雨声河边柳树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