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漫漫而游漫:随意 | B.穷回溪穷:尽 |
C.箕踞而遨遨:观赏 | D.故为之文以志志: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则施施而行吾尝终日而思矣 |
B.穷山之高而止蚓无爪牙之利 |
C.醉则更相枕以卧輮以为轮 |
D.游于是乎始生乎吾前 |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表明这些幽泉怪石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 |
B.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表现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前后构成对比。 |
C.作者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
D.作者对西山特立之貌的描写赋予了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弘远大的志向,西山即我,我即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 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
[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帝高荔行 高:推崇 |
B.而赡博不及也 赡:丰富 |
C.故议者方晋二陆 方:正直 |
D.与秦王俊交辟之 辟:征召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 ( )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
③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 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①②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好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陇右地震,采取郡国不来贡献,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 |
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 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
译文: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译文: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去年冬天以来,遭受严重暴雪灾害的新疆百姓全部得到妥善安排,再也不会出现旧社会那种饿殍遍野的景象了。 |
B.班主任老师循循善诱地教育大家,对待同学们的缺点和错误,一定要善意批评,千万不能冷嘲热讽。 |
C.动画片《变形金刚》和电影《变形金刚》展现的都是一群会变化形状的钢铁人,两者阐述的主题也大相径庭: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
D.座谈会上,张先生一再表示他对于文化产业这一领域知之甚少,因此不敢妄加评论,唯恐贻笑大方。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以材雄称。少事秦王幕府,从征讨有功,擢累左虞候、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预诛隐太子尤力。王即位,拜左卫将军,进封潞国公,邑千户。
李靖讨吐谷浑,以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师次鄯州,议所向。君集曰:“王师已至,而贼不走险,天赞我也。若以精兵掩不备,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遁岨山谷,克之实难。”靖然其计,简锐士,约赍深入,追及其众于库山,大战,破之,进会大非川,平其国。
吐蕃围松州,授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击之。高昌不臣,拜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出讨。王曲文泰笑曰:“唐去我七千里,碛卤二千里无水草,冬风裂肌,夏风如焚,行贾至者百之一,安能致大兵乎?使能顿吾城下一再旬,食尽当溃,吾且系而虏之。”君集次碛口,而文泰死,子智盛袭位。进营柳谷,候骑言国方葬死君,诸将请袭之。君集曰:“不可,天子以高昌骄慢,使吾龚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间,非问罪也。”于是鼓而前。贼婴城自守,遣谕之,不下。乃刊木塞堑,引撞车毁其堞,飞石如雨,所向无敢当,因拔其城,俘男女七千,进围都城,初,文泰与西突厥欲谷设约,有急相援。及是,欲谷设益惧,西走,智盛失援,乃降。高昌平,君集刻石纪功还。
君集自恃有功,以它罪被系,居怏怏不平。
皇太子承乾数有过,虑废,知君集犯望,因其婿贺兰楚石为千牛,私引君集入,问自安计。君集举手谓曰:“此手当为殿下用之。”又遣楚石语承乾曰:“魏王得爱,陛下若有诏召,愿毋轻入。”承乾纳之。
承乾事觉,捕君集下狱。楚石告状,帝自临问,曰:“我不欲令刀笔吏辱公。君集辞穷不能对。帝语群臣曰:“君集于国有功,朕不忍置诸法,将丐其命,公卿其许我乎?”群臣皆曰君集罪大逆不道请论如法帝乃谓曰与公诀矣今而后徒见公遗像已因泣下遂斩之籍其家。
(选自《新唐书·侯君集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次郡州次:到达 |
B.天赞我也赞:赞成 |
C.简锐士,约责深入简:挑选 |
D.陛下若有诏召,愿毋轻入愿:愿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天子以高昌骄慢,使吾龚行天罚②授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击之 |
B.①王师已至,而贼不走险②于是鼓而前 |
C.①非问罪之徒也②天赞我也 |
D.①因其娇贺兰楚石为干牛②因拔其域 |
下列各句,句式与“被不我虞”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安在 |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C.师不必贤于弟子 | 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君集少年时便在秦王幕府做事,带兵征战立下功劳。后来,在参与谋划诛杀隐太子时出了大力,事后,就被秦王授予左卫将军,进封潞国公,邑干户。 |
B.讨伐高昌时,君集利用高昌为舞文泰举丧之际愉袭,最终攻占了他们的城池,平定了高昌。 |
C.太子李承乾屡在过失,担心被废。李承乾得知侯君集对皇上有积怨,使让贺兰楚石带他到自己的住处。向他询问自保之策,侯君集参与了太子的谋反,后来事情败露而被杀。 |
D.虽然侯君集参与了太子的谋反,但皇帝念其功高,不想杀他,并向群臣征求意见,却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对,只得下令杀他,侯君集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群 臣 皆 曰 君 集 罪 大 逆 不 道 请 论 如 法 帝 乃 谓 曰 与 公 廖 矣 今而 后 徒 见 公 遗 像 已 因 泣 下 遂 斩 之 得 其 家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使能顿吾城下一再句,食尽当溃,吾且系而虏之。
②君集于国有功,朕不忍置诸法,将丐其命,公卿其许我乎?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6分,每小题3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是一项是()
例句:瓮牖绳枢
A.度长絜大 | B.安身立命 | C.是古非今 | D.鼎铛玉石 |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C.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①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选自《左传》)
注释:①夏后皋:夏代君主,桀的祖父。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钥匙 |
B.公使谓之曰使:使臣 |
C.蹇叔之子与师与:参与 |
D.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是:这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 B.晋人御师必于殽 其皆出于此乎青,取之于蓝 |
C.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 D.公辞焉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蹇叔非凡预见力的一组是()
①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②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③晋人御师必于殽
④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⑤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A.①③⑤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秦伯得到杞子派人送来的情报后,立即决定派孟明、西乞和白乙带兵攻郑。 |
B.蹇叔哭师是不忍心看到秦军白白送死,同时也为将失去儿子却无能为力而难过。 |
C.秦伯做事武断,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也能及时自我反省,勇于承认错误。 |
D.秦晋殽之战的结果是晋国大胜,还俘虏了秦国的三位大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