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的“性恶论”提出“性善论”,同时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代表作有《劝学》等。
B.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话剧《茶馆》。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C.柳宗元,字子厚。《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首。“记”是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D.韩愈,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华丽文风,主张“文以载道”。《师说》是他的代表作,在文中作者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古代文学常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修辞方面检查下列句子的译文,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一根苇叶漂来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B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文:在山中走六七里路,渐渐听到潺潺作响的水声,(原来是一道水流)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那就是酿泉。
C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译文:宴饮酣畅的乐趣,不是在于那些丝线和翠竹,而是在于射箭中的,对弈获胜。
D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如果不是在中午或者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月光和阳光。

下列文句用了一些修辞技巧,理解时应把语序做适当的调整,其中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说明:画线部分应理解成“断发誓天”。
B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说明:画线部分应理解成“上下鸣声”。
C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说明:画线部分应理解成“但少吾两人者如闲人耳”。
D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说明:理解成“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下面从修辞方面对语意进行分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者借谢灵运来写自己清高脱俗的情怀。
B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作者从正面和侧面来写雪景,侧面描写的句子又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C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上句有词语缩减现象,翻译时必须补出相应内容才能符合文意,即“夜舂”后补出“谷子”,“疏钟”后补出“声音”。
D 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这句话出现上下文用词不同而意义相同的现象,如“民”和“物”,其实都指代百姓。

对下列句子出现的修辞方式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审容膝之易安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③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④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⑤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A ①借代 ②对偶 ③夸张、对偶 ④对偶、借代 ⑤借代
B ①夸张 ②拈连 ③对偶、借代 ④排比、对偶 ⑤婉曲
C ①夸张 ②借代 ③对偶、夸张 ④排比、对偶 ⑤比喻
D ①比喻 ②拈连 ③对偶、夸张 ④对偶、借代 ⑤婉曲

《阿房宫赋》一文用了很多比喻修辞,对下列比喻句的本体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 蜂房水涡:本体是上文说的“二川”
B 明星荧荧:本体是宫女们用的明亮的梳妆镜匣
C 绿云扰扰:本体是宫女们的着装
D 雷霆乍惊:本体是大臣们上朝乘坐的官车发出的声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