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部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材料一:《纲要》强调: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
(1)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二:山东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2013年作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攻坚年”,拨款新建美术馆等三馆,供免费使用;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丰收年”,举办“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文艺创作生产的“提升年”,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同时,还围绕“山东精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2)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文化强省建设做法的依据。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8年中国正式发行第一套邮票,主图为蟠龙,被称为大龙邮票,具有重要的收藏和欣赏等价值。在近年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枚面值5分银(相当于1.562 5克银)的大龙邮票成交价格高达17920元。
材料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高贵与力量,彰显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国防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西方某些人常用Dragon歪曲地指代中国龙,用Dragon的庞大身躯和残暴特性来暗示中国的强大和对别国的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
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有明显差异,请说明其哲学依据。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A市政府对是否引进国外的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在网上进行公布,并要求群众发表意见。有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有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然后对是否引进化工企业在在网上公布草案。最后市政府结合民众意见和建议,经过慎重考虑,还是放弃引进该项目。
(1)上述材料体现了A市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哪些方式?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何重要意义?
近年来,从华北到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这种情况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物超标排放的原因。破解十面“霾”伏状况,国家应采取措施,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完善多元化大气环境监督体制,公众也应提高参与意识,积极参与环境治理,为政府献计献策。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在治理雾霾过程中,公民应如何作为。
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0月29日,为进一步增强立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国务院法制办向社会公开征求《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公众通过登录相关网站、邮寄信函、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2014年5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通过该草案。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公民能对《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政治生活依据。
材料二:为打造“食安山东”,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山东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整治力度,着力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和落实农业投入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退出、商标管理等监管制度;加强宣传,引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树立诚信自律意识,打造信誉品牌,培育诚信文化。
(2)结合材料,运用政府职能与责任的知识,分析省政府是如何打造“食安山东”的。
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某区党委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倾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常态。党委工作人员深入社区采访。居民甲认为,现在社区的一些居民素质较低,要优先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工作。居民乙认为,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比较单调,当务之急是要创新社区文化活动……根据群众意见,该区党委针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创新文化惠民工作,加强顶层设计,从全局着眼,谋划发展蓝图,从细节入手,盘活本区各种优势资源。辖区居民积极参与其中,主动承担教育讲座,开展了健身、书画摄影比赛、广场舞、文艺表演等活动,使社区文化生活更加多彩,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从唯物论角度分析该区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