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部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材料一:《纲要》强调: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
(1)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二:山东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2013年作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攻坚年”,拨款新建美术馆等三馆,供免费使用;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丰收年”,举办“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文艺创作生产的“提升年”,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同时,还围绕“山东精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2)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文化强省建设做法的依据。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所作的报告中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问题:为什么要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说:“哲学是‘明白学’,许多事情只有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哲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李瑞环同志这句话的理解。
生活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哲理。个人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中有智慧、有哲理;与人交往、待人接物中有智慧、有哲理;做学问、搞经营中有智慧、有哲理;治国安邦同样有智慧、有哲理……
结合材料谈谈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20世纪末,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曾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最后一次对接飞行,阿尔法磁谱仪实验是这次飞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其目的是证实宇宙是否存在“反物质”。另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用实验证实了“反物质”的存在,例如2011年5月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美国科学家合作发现了迄今最重反物质粒子——反氦4。
(1)材料中的“反物质”是物质吗?
(2)“反物质”的存在是否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尚书·洪范》一书中指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培根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恩格斯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恩格斯所说的“物质”与其他两种观点的“物质”有何不同?
(2)请谈谈你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