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6分)材料一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会议讨论通过的《“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一是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二是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三是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四是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实施示范工程,创建示范城市,培育示范企业和园区。会议要求完善财税、金融、产业、投资、价格和收费政策,健全法规标准,建立统计评价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材料二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lO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1)结合材料一用《经济生活》知识,概括《“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因。(14分)
(2)结合材料二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十八大首提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原因。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关于“美丽中国”话题,某班同学展开讨论。学生甲认为,美丽中国多重寓意,首要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在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
雾霾天气的原因

主要污染物
PM2.5
污染物的
主要来源
冬季取暖烧煤的排放物
汽车尾气
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
工业污染
排放
其他

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平均每年提升1.01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把握。除了总体发展速度要适度外,各地区的城镇化进度应与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人口密度相适应。在农村地区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应避免出现重速度、轻质量的局面。
请你结合材料和辩证唯物论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我国城镇化的“科学发展”?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法治信仰是法治的灵魂,公民普遍的法治信仰是法治精神形成的重要保证,也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关键。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变,不仅仅是一个法律制度健全和完善的过程,重要的是一个全民思想觉悟、文化观念不断嬗变的过程。真正的法治并不完全取决于法律条文有多么复杂严密,也不完全体现在民众对法律条文有多么深透的了解,而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谈谈为什么要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
(2)结合材料,从公民和政府的角度,就如何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习近平同志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一: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

表二: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1.76
1.84
1.97
2.03
2.09

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左右。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201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说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正确性。
材料三:某市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条政策措施:

措施
内容
经济生活依据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示例: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强化财政投入
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每年增加0.1个百分点

实行股权激励
对符合股权激励条件的团队和个人,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达到约定成效的,兑现相应股份期权

优化创新环境
将保护和促进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纳入法制轨道,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围绕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新兴产业生成中心

(3)依据材料三,根据要求填表回答问题。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过国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材料二:A市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建成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和法治文化长廊,举办法治文化艺术节,开发制作《普法总动员》、《开心学税法》等学法动漫游戏。除了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主阵地开辟法制宣传专栏、专版外,还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博微信、车载移动电视、户外电子屏等现代传播方式,打造法治文化传播新平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出现代法治文化的浓郁氛围,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权靠法”的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结合材料,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做法的科学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