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5日至12日,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在日本海举行。中国有关人士强调:这次演习是按计划举行的,这一备受关注的演习主要体现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军事领域加强两军之间的信任,提高两国海军的行动能力,并不针对第三方。可见
| A.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
| B.中俄在军事上已经结成战略同盟关系 |
|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主要障碍 |
| D.世界多极化发展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
2008年爆发的金融海啸,不仅席卷了美国,还波及其他发达国家,也波及许多发展中国家,世界经济举步维艰,这说明
| A.联系是人为创造的 |
| B.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
| C.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
| D.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
与“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包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 A.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
| C.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 D.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
苏轼在《琴诗》中写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
| 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 | B.系统和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 C.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 D.整体可以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 |
中国和瑞士的科学家对杂交稻的基因组测序,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水稻的产量问题。如果我们揭开了杂交稻优势的秘密,那么通过转基因等相关技术,也可以用以提高其它相关农作物的产量。这说明
| A.人们可以把握客观联系,造福人类 |
| B.部分制约着整体,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
| C.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的存在离不开整体 |
| D.固有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鲶鱼效应”是渔民发现的一种使捕获的鱼保持鲜活的方法,打捞到船舱里的鱼时间一长容易萎靡不振,死亡率高,而放入几条凶猛的鲶鱼,就把整个鱼群激活了。据此回答54-55题。
54.“鲶鱼效应”体现的哲理是
A.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B.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C.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55.如果船舱中放入的鲶鱼过多,则效果适得其反。这说明
A.量变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把握好度 B.办事情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 D.人们要适当地改造和利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