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9月18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公开发布。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创新监管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推进实施“一线放开”。允许企业凭进口舱单将货物直接入区,再凭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向主管海关办理申报手续,探索简化进出境备案清单,简化国际中转、集拼和分拨等业务进出境手续;实行“进境检疫,适当放宽进出口检验”模式,创新监管技术和方法。
第二,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通过进出境清单比对、账册管理、卡口实货核注、风险分析等加强监管,促进二线监管模式与一线监管模式相衔接,推行“方便进出,严密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推进实施“一线放开”和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做法蕴含着怎样的经济学知识? (6分)   
(2)请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唯物论的知识?(6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新型思维方法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于5月~lo月在上海召开,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大型综合性博览会。主要目标是: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
(1)简述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政治经济意义。(8分)
(2)分析上海世博会主要目标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12分)

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会议进一步指出2010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当前我国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总体战略,努力形成中西部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材料二: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市场宽广,但经济相对缓慢与东部差距大;东三省基础雄厚;黄河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高效生态经济区;长三角地区是外资密集高新技术发展迅猛。
结合材料:
(1)当前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2)从哲学角度说明各区域如何更好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3)党和政府部署区域协调发展体现的政治学道理?

材料一武汉东湖高新区是继中关村之后,全国第二个获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0年11月2日,第七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开幕.来自国内外的1800家龙头企业携带最新技术参加展会,展示了多项光电子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要求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坚持科学发展,提出“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说明,党中央为什么要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自主创新?
(2)请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针对当时的国情我们党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策略的实施,打破了绝对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体制,为国家积累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突破3000美元。在这一关键阶段,为防止出现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的实现,特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社会公平。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形成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是统一全党认识、形成社会共识的过程。国务院将据此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颁布实施。
(1)运用经济学分配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实现“两个同步”?
(2)用政治学的知识,分析国务院“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要根据《建议》编制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原因。
(3)个人收入分配的调整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我国收入分配调整的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来在文化领域出现了一些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简称“三俗”。比如以“相亲”内容闻名的《非诚勿扰》一度红极一时,引起人们对于其所流露出的拜金、浮躁、自大等价值观的争议;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更是挨足了一通“板砖”, 被批为是艺术俯就和谄媚;伪娘也好,凤姐也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她们如同商品一样,把“无聊当有趣、无耻当个性”的价值观畸形发展,成为低俗文化的载体。
在一批低俗节目和不良广告被陆续叫停的同时,中国红歌会现象唱响了大众传媒,成为走出低俗的先声;各地群众自发组织的秧歌队、广场舞、健身操、太极拳、合唱队......如雨后春笋般活跃在大街小巷,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材料二:7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主持政治局学习时强调,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1)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2)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上述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