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抗酸药的实物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写出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 .
(2)淀粉属于 (填字母序号).
A.蛋白质 | B.糖类 | C.油脂 | D.维生素 |
(3)图中塑料包装废弃后可用于微型实验.如鉴别氢氧化镁和碳酸氢钠(均可作抗酸药)两种白色粉末时,可分别取少量样品放入废弃包装的两个孔穴中,再滴入 (填试剂名称),有 ﹣现象的原物质是碳酸氢钠.
(4)另一种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是三硅酸镁(Mg2Si3O8•nH2O),能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则反应后产物中含镁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
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
(2)图②中,有一种塑料仪器,其名称是_________。
(3)(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下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_____。
(4)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________(水的密度为1g/mL)。量取读数时,下图视线角度正确的是_____。(选填字母标号)
(5)称量NaCl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称量其质量。然后 (按操作的先后顺序选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
A.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
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
该步骤中用烧杯而不用纸称量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
③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搅拌,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④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贴上标签。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35℃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 g,均冷却至2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较少的是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
(3)30℃时,a点表示100g水中溶解A物质的质量,要使其变为30℃的饱和溶液,需要加入A物质的质量是 。
大家都知道,NaOH固体易潮解,NaOH溶液又能与CO2发生反应而变质.
【创设情境】某校实验员在准备学生活动与探究的药品时,配制完NaOH溶液后,将一瓶未用完的NaOH固体忘了盖上试剂瓶盖,两天后,实验员发现瓶中出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同学们对这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将会发现哪些问题?
探究过程:(1)问题一:这瓶NaOH固体是否变质?猜想与假设:这瓶NaOH固体已经变质.(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NaOH固体易潮解,然后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设计实验:(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完成实验方案)
完成实验:
操作 |
现象 |
取一定量的NaOH固体样品于试 管中加 使其全部溶解 |
得到无色溶液 |
①向上述溶液中滴加 |
②现象 ③方程式 |
分析总结:从实验现象上分析固体氢氧化钠变质了.
东东同学绘制了三条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从图中你可获得哪些信息: (任意写一条)
(2)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瓶接近饱和的C溶液,想要变成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是 (写一条)
(4)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假设升温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变).
(5)除去A固体中混有的少量B,提纯的步骤是加水溶解、 、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