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的“火三角”表示燃烧的条件,以下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是
A.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
B.将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 |
C.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 |
D.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
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冒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 |
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
C.只有二氧化锰能够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
D.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把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
B.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水槽内装满水 |
C.用完试剂后,把试剂瓶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
D.用药匙取用食盐后,再用同一药匙直接取用碳酸钠粉末 |
下列做法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是
A.用石灰沙浆抹墙 B.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
C.将液化石油气的残液倒入下水道 D.将活性炭放在冰箱内去除异味
下列不属于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的是
A.溶质的种类 | B.溶剂的种类 | C.压强 | D.温度 |
生活中许多现象都包含了不同的变化,下列生活现象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樟脑丸在衣柜中变小至消失 |
B.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
C.铁制的门窗天长日久生锈 |
D.寒冷的冬天里滴水成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