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中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B.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C.图3中N表示的是甲的溶解度曲线 |
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 |
按右表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
B.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 |
C.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 |
D.Na+和Al3+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
下图中“”和“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表示化合物的是
A.![]() |
B.![]() |
C.![]() |
D.![]() |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 B.液氧 | C.氧化汞 | D.二氧化碳 |
下面是九年级化学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中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
B.如果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一定相同 |
C.二氧化碳的含量:人体呼出气体﹥吸入空气 |
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氧气、空气—燃着的木条 |
B.硬水、软水—肥皂水 |
C.氧化铜、二氧化锰—观察颜色 |
D.水、过氧化氢溶液—硫酸铜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