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欲探究SO2和Cl2能否发生反应,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A中的反应为2KMnO4+16HCl(浓) ="=" 2KCl+2MnCl2+5Cl2↑+8H2O,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生成71 g Cl2转移的电子是 mol。
装置C中生成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装置B中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
(3)打开A、C中分液漏斗的活塞,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待反应完全后,小组同学又继续如下实验。
①甲同学取适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甲同学由此认为SO2和Cl2发生了反应,理由是该反应中生成了 (填离子符号)。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认为A中生成的Cl2中混有杂质,应该在装置A、B间增加一个然后再按甲同学的方法即可得到正确结论。
乙同学认为Cl2中混有的杂质是 ,洗气瓶中盛有试剂的名称是 。
③ 丙同学则认为甲、乙两位同学的结论均不合理。丙同学取适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溶液X,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得出结论,即SO2与Cl2同时通入水中,可以发生反应。溶液X是 (填选项序号)。
A.BaCl2溶液 B.Ba (OH)2溶液 C.Ba (NO3)2溶液 D.品红溶液
SO2与Cl2同时通入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室合成丙酸乙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甲,其操作过程为:在图甲装置的二口烧瓶中加入浓硫酸和乙醇的混合物,再通过恒压滴液漏斗逐步加入一定量的丙酸,同时加热回流。
(1)请写出图甲中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酯化反应的催化剂为,图甲中选用浓硫酸而不选用稀硫酸的目的是。
(3)图甲中除了制得产物酯外,因反应温度控制不当,还可能发生副反应产生的有机产物有。
(4)为了得到纯净的酯,将图甲中反应后的混合液改装成图乙装置进行蒸馏分离时,图乙方框中应选用图丙中的冷凝管(选填“A”或“B”)。
(5)用图甲装置制取酯比用图丁装置制取酯的优点在于。
下图是实验室用乙醇与浓硫酸和溴化钠反应来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省去了加热装置。有关数据见下表:
乙醇、溴乙烷、溴有关参数:
乙醇 |
溴乙烷 |
溴 |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深红棕色液体 |
密度/g•cm-3 |
0.79 |
1.44 |
3.1 |
沸点/℃ |
78.5 |
38.4 |
59 |
(1)制备操作中,加入的浓硫酸必需进行稀释,其目的是(选填序号)。
a.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b.减少Br2的生成
c.减少HBr的挥发d.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2)已知加热温度较低时NaBr与硫酸反应生成NaHSO4,写出加热时A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仪器B的名称,冷却水应从B的(填“上”或“下”)口流进。
(4)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应在中(填“A”或“C”中)。
(5)若用浓的硫酸进行实验时,得到的溴乙烷呈棕黄色,最好选择下列(选填序号)溶液来洗涤产品。
a.氢氧化钠b.亚硫酸钠c.碘化亚铁 d.碳酸氢钠
洗涤产品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在加热条件下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反应来制取并收集氯气,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上述反应中,盐酸表现出性质是。
(3)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在烧杯中加入下列溶液中的一种来吸收残余氯气,你认为错误的是。
A.NaOH 溶液 | B.Na2CO3溶液 | C.饱和食盐水 | D.浓硫酸 |
(4)实验室取含氯化氢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可以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氯气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24L,原因是
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的实验装置图,验证醋酸溶液、二氧化碳水溶液、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顺序是CH3COOH>H2CO3>C6H5OH。
(1)利用如图所示的仪器可以组装实验装置,则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2)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关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在学习了乙醇的知识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①在试管里加入2 mL乙醇;
②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中加热变黑;
③立即将铜丝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铜丝重新变为红色光亮,反复操作几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总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此过程中,铜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