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与共享 (共17分)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
材料一 拥有节能、环保等百般好处及庞大的产销目标的新能源汽车,为什么仍飞不到寻常百姓家呢?一方面,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企业研发投入大,动力电池价格高昂,成本要占整车造价的二分之一;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高涨,但更多的还是在造势,现实产量和保有量并不高。
材料二 发展新能源汽车,决不能绕过普通消费者这个庞大的群体,我国应充分发挥消费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带动作用,倡导“绿车”消费,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以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分析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中“绿车”消费对汽车产业的影响。简述消费对生产反作用的原理 (5分)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12分)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的网站上开设的“我有问题问总理”专栏,极大地激发了网民的参与热情。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成千上万的留言,反映的情况方方面面,涉及的问题五花八门,既有殷切的期待,也有中肯的批评,反映了网民对国计民生的关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网站和网民渴望通过四通八达的互联网,让总理更多地了解民生、民心、民意。无论是诉求表达,还是批评建议,都是政府工作的一面镜子,值得有关部门认真地总结、分析。请回答
(1) 网民向政府表达合理的诉求、献计献策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哪一种方式?为什么说这是一种有序的政治参与?
(2) 如果要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建议,你认为怎样做才是负责的?
材料: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发展方式,存在着“四重四轻”的倾向: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这样的发展方式不能注重结构的优化、效益的增加、过程的可持续和成果的共享,难以实现质与量的统一、快与好的统一、物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011年6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发改委要求:山西省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处理好转型、发展与改革的关系。要秉持先行先试的精神,抓住与资源型经济转型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率先突破。要通过改革试验,率先走出一条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国其它地区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发改委的要求体现了哪些道理?
材料一:海岛开发正在迎来热潮,但海岛的生态环境往往独特而脆弱。国家海洋局要求“严格限制填海连岛工程,保护海岛自然属性,防止海岛灭失”。据此有人认为,这样做不利于海岛的开发,只有利于海岛的保护。
材料二:基础设施薄弱是开发海岛的一个瓶颈。在岛上“轰鸣”了数十年的4台柴油发电机“休起了长假”,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以风能、太阳能为依托的智能微电网系统。这是中国首个基于海岛的兆瓦级“风光柴蓄”智能微电网项目。但有的地方台风机的运行遇到问题,波浪能也由于遭遇很多困难而暂停使用。海岛新能源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不可预见的困难和问题。但不管怎样,它给海岛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
(1)结合材料一,请用哲学矛盾的有关道理分析说明。
(2)结合材料二,请用发展观点分析如何正确开发海岛新能源。
1949年,在率领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入迁北平的路途上,开国领袖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赶考”。60多年过去了,在60多年的“赶考”路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推动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
60多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人又踏上了新的“赶考”征途,温总理说,我们前进的道路还很长,也不平坦,还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只有看到困难,正视困难,才能找不足,与时俱进。我们还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前进。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在“赶考”征途上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