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燃料![]() ![]() |
B.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爆料的造假事件: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是化学变化 |
C.在厨房里,“在晾干的咸菜表面会出现白色晶体”,这属于化学性质 |
D.在衣柜里,“樟脑球渐渐消失”,这属于物理性质 |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
B.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 |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 |
D.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为:CO2 SO2 NO2 |
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为:C+H2OCO+H2.若生产1t氢气,计算所需碳的质量.
下列四个实验中,“操作﹣图象﹣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操作 |
分别向相同质量的镁粉、铁粉、锌粉中加入等浓度稀硫酸 |
一定温度下,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 化钙固体 |
向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将一定量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
图象 |
![]() |
![]() |
![]() |
![]() |
结论 |
三种金属与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Mg>Zn>Fe |
该氢氧化钙溶液已经饱和 |
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 |
铜与硝酸银发生了化学反应 |
已知:氧化铜可以加快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的速度,二氧化锰与硫酸不发生反应.某黑色粉末可能由铁粉、炭粉、氧化铜、二氧化锰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②继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无气泡产生;③过滤,向滤出的不溶物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又有大量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可能有铁粉 | B.一定有炭粉 | C.一定有氧化铜 | D.一定有二氧化锰 |
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1:3
C.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度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