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向烧杯中加入4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另取两只试管,向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向另一只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第一步:如图所示,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并在天平上称重.
第二步: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烧杯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随后再将足量的稀硫酸倒入烧杯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第三步:将两只试管放回烧杯中,并将烧杯重新放在天平的左盘上,你能观察到天平指针 (填“偏左”、“偏右”或“保持不变”).
若使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计算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写“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在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滴入2~3滴酚酞试液 |
无色酚酞 (变色或不变色) |
水________使无色酚酞变色 |
在试管里盛有少量的浓氨水,小心的闻氨水的气味,再在盛氨水的试管里滴入2~3滴酚酞试液 |
浓氨水 气味, 无色酚酞 |
浓氨水易______,浓氨水_____使无色酚酞变色 |
在小烧杯A中加入20mL的蒸馏水,并滴入2~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加入3mL~5mL:浓氨水。再用一只大烧杯将A、B两烧杯罩在一起 |
A烧杯中溶液_________ (变色或不变色) B烧杯中溶液_________ (变色或不变色) |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一组实验。取4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图示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I.纸花变红 Ⅱ.Ⅲ.纸花不变色 Ⅳ.
(2)该同学进行的I、II两项实验,说明什么?
(3)该同学进行4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用文字叙述)
(4)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文字方程式: 。
现有:火柴、一张干燥的白纸、一个光洁干燥的玻璃杯、澄清的石灰水,试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纸张的组成元素中含碳、氢元素.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催化剂在科研、医药生产等前沿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1)为探究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同学们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相同)
编号 |
KClO3质量/g |
其他物质质量/g |
待测数据 |
实验1 |
2.0 |
![]() |
|
实验2 |
a |
MnO2 0.5 |
① 表中a的数值应是 。
② 表中的待测数据指 (填字母序号)。
A.氧气的质量 B.反应后固体的质量
C.氧气的体积 D.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③ 设计“实验1”的目的是 。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写物质名称)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
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
预计现象 |
预计结论 |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的猜想正确。 |
②。 |
的猜想正确。 |
|
③。 |
的猜想正确。 |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