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在二十国集团( 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的贸易战略宗旨是互利共赢、多元平衡。我们将继续坚持稳定出口和扩大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加快服务业开放步伐,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这表明:
①我国已处在国际贸易分工体系的有利位置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达到互利共赢
③我国要积极拓宽国际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的战略
④我国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面的漫画《“让世界充满爱”演讲会》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它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重视实践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近年来,有人提出要“以世界看得懂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熟悉并认同的逻辑去向世界说明中国”,因为“开放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也有人反问,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西方“看得懂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去向外人说明中国?难道我们不可以用中国的方式和语言展现中国?形成上述不同的认识说明()
A.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D.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
2014年人们纷纷发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C.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 |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
不论家长还是老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说明()
①换位思考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必要条件
②认识和改造世界应遵循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③社会实践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
④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客观规律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没有物就没有影,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这种观点()
A.是形而上学的不可知论 |
B.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 |
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D.正确概括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