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搜索快速、方便交流和传播广泛等优势,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同时也改变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截止到2013年上半年,我国微信用户超过4亿户,拉动移动互联网流量收入同比增长56.8%,电子商务整体市场的规模达到5.4万亿元,增长38.5%。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的销量增幅都超过了25%。信息消费正在成为市场新的亮点和热点。信息消费正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增长潜力巨大、影响范围广泛、拉动作用持久的新型消费形式。
(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加快促进信息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6分)
材料二 为加快推动信息消费持续增长,2013年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问题进行了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在充分听取有关信息专家和部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后,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和具体政策,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产品的供给能力、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信息惠民工程”建设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努力将信息消费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是怎样履行职能促进信息消费稳定增长的?
材料三 中国互联网发展令人鼓舞,但面临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每年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2013年11月5日,第四届全球网络空间合作峰会上,中国提出以下主张:主权国家是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主体,尊重网络空间国家主权,是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前提。维护网络安全,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中国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与各国的合作,为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以上主张的政治生活依据。6分)
材料四 信息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谣言、诈骗、侵权等一些负面影响。Z省公安厅发布消息称,该省在近期专项整顿行动中,发现违法信息21.2万多条,其中网络谣言、虚假和低俗信息占据很大比例。
(4) 意识具有能动反作用,据此对网络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方向,取代传统纯油耗型汽车势在必行。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已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经济学意义。
材料二 安徽奇瑞集团在总结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优势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被认为是汽车行业“技术狂人”的尹同耀,立足市场需求,带领着奇瑞集团不断突破技术难题,在重视科技创新的同时,也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公司文化的核心是鼓励创新,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此,奇瑞一方面注重激发公司员工的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在产品设计上专注于顾客想法和需求。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奇瑞公司的成功对发展安徽文化的启示;并分析说明奇瑞公司成功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社会公平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党对社会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过程。近年来,随着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扩大和社会矛盾的增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突出。
请结合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回答:在我国解决公平问题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材料一下表是2012年中国与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情况对比表(部分)
国家 |
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 |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 |
中国 |
40% |
1.7% |
5% |
创新型国家 |
约70% |
约2% |
约12% |
注:2002年中国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为20℅.
材料二 我国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证增值税试点。以增值税替代营业税,将消除重复征税的弊端,减轻企业赋税,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1)表格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为促进我国科技创新提出几点建议。
(3)分析材料二中所述措施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立足扩大内需,着眼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旨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公平共享发展机遇,根据党内外人士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作出稳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决策。
材料二:城镇化问题备受全国“两会”关注。全国政协围绕城镇化主题,积极研究讨论,建言献策。国务院也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获得大会通过。
材料三: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共收到代表提交的关于城镇化的议案近百件。这些代表会前经常走进农民工群体,了解到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是困扰他们的五大问题。因此建议,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共中央作出相关决策的过程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是如何推动城镇化进程的。
(3)结合材料三,说明人大代表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1年5月30日,中共辽宁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召开。省委书记王珉在会上指出,社会建设与幸福辽宁相伴相生,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她们是一对“孪生姐妹”。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会强调,民生事业永无止境,要注重建设可持续的民生,大力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夯实和谐社会基础。省委书记王珉指出,要搞好“基本民生”,加快建立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要保障“底线民生”,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要关注“热点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材料二 王珉书记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新时期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建设幸福辽宁的重大历史使命,必须统筹协调,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政府如何保障“底线民生”。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为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