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材料一 2003—2011年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注: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经营的土地规模小,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科技化的推广,无形中加大了生产成本。
材料二 Z市地处长三角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通过土地的流转大大加快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步伐。Z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规定,出台了该市土地流转的实施细则,要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杜绝强制流转等违法行为,保障农民的收益权利;把土地流转与促进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结合起来,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1)指出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等流转?(12分)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z市政府是如何实现该市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习李新政”是十八大后,媒体对以习近平、李克强为首的中共领导人施行新政策的称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10分)
材料二: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首次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中国经济升级的新动力来自创新、内需和改革。升级的关键在于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经济转型,需要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战略,让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力争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科学技术发展的意义。
第七届北京文博会于2012年12月19日开幕,本届文博会有如下特点:①传统与时尚交融,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亮相,如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青海的手绘唐卡,甘肃的皮影、香包等;②文化与科技融合,透视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如数字广播、数字影视、数字出版、数字动漫等,比比皆是;③创意与人才汇聚,大学生、青少年作为未来创意创新的主力军,在本届文博会受到特别关注;④创新与时代结合,来源于生活的文化作品如《兔侠传奇》、《阿狸》等动漫精品,百分之九十是原创。由于以上特点,本届文博会吸引了50多个境外政府和专业代表团参与,扩大了中外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空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文博会的成功举办对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的启示。
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在西风东渐的潮流中,我们一直在向西方学习。然而,在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中,中国文化长期处于衰落状态,中国文化成了一个遥远、模糊不清、充满病态的被歪曲的形象。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为此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文化长期处于衰微的根本原因。
(2)运用(1)的结论,联系国际社会的形势,说说我们实现文化强国的原因。
材料一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材料二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2)当代中国应如何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希望规范的综合体现,也是同学们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和素质提升的过程。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为此,学校每年都要举办文化艺术节、运动会、青春风采大赛、书画展、红歌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学校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还促进了同学们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及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分析说明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2)有人认为:“处在较好的文化环境中就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请对该观点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