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为初中科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的浓溶液能使小木棒变黑.它们的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1)金属单质B的化学式是 ;
(2)金属铁与蓝色溶液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下列用字母表示的物质由H、C、O、Na、Cl、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A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在空气中极易潮解。A的俗称为。
(2)B为红色的固体,B、C固体分别与D的溶液反应后分别生成E、F,E、F含有两种相同元素且两种物质的溶液颜色不同。则E、F含有的相同元素元素是;B与D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与某气体反应生成C,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取G的固体53g与足量的D溶液反应产生22g气体,则G与D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种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硫酸铜和污泥(污泥不溶于水,且不参与化学反应)。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实验方案,制备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并回收铜。方案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FeSO4·7H2O受热易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过量试剂a的目的是。
(2)操作③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1中的溶质质量一定大于溶液2中的溶质质量 |
| B.溶液3中的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溶液2 |
| C.操作④中可以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 |
| D.操作③中所加物质一定要适量 |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分别由H、C、O、S、Cu、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A为单质。
(1)若常温下A、B为气体,C、D为液体且组成相同。一定条件下C或D分解时均能生成A;A与B反应能生成C。D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B为固体,C、D为溶液。将A分别放入C、D中,均得到浅绿色溶液;B分别放入C、D中,一会儿D溶液变为黄色。B为;C、D溶液中溶质分别为;B能转化为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含锌30%的黄铜用作弹壳的制造。现有一批使用过的、锈迹斑斑的弹壳,处理这些弹壳可以制得铜和硫酸锌,其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
提示:弹壳上的锈主要为Cu2(OH) 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铜溶液;弹壳中其他杂质不溶于水、不参加反应。
(1)固体D为。
(2)溶液A中加入E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工业废水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和污泥。某同学设计了利用废水制备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并回收铜的实验方案,流程如下:
已知:硫酸亚铁晶体受热易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需加入的物质及目的是。
(2)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步骤④的操作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