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然而,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每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舌尖上的浪费”发生的群体范围很广泛,既有公职人员,也有普通民众,还包括一些大学生。不同群众浪费食物的原因不同,一些公职人员认为公款吃喝反正不用自己掏腰包,浪费起来不心疼;一些普通百姓则认为,大操大办才有面子,菜点得多,酒上得足才有身份;不少大学生花着父母的血汗钱,糟蹋粮食不以为意,因为他们不事稼穑,不知辛苦。
材料二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十八大高度关注反腐败。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败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群体“舌尖上的浪费”产生的原因。
(2)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普通百姓为了面子大操大办,造成浪费”的错误之处。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坚持反腐倡廉的政治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依靠闲置土地、大量人口、低廉甚至免费的自然资源,拿下了全球低端产品市场。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及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制造业陷进图一所示的哭泣曲线的怪圈(图一).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回归”制造业,而发达国家在制造业的优势使它们轻而易举地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也有专家把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描绘为微笑曲线(图二).
图一

注:在哭泣曲线中,制造能力处于最强的地位,研发创新和市场能力处于较弱的地位。
图二

注:所谓微笑曲线就是微笑嘴形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微笑曲线中间代表制造能力,左边是研发和创新能力,右边是市场和品牌能力。微笑曲线要求企业追求位于左右两边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品牌能力,弱化制造为主导的能力。
(1)材料反映了中国制造业面临什么困境?(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制造业应该如何走出哭泣曲线的怪圈
(3)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分析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央视首播的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不仅收拾率屡创新高,还引发了社会对美食、民俗、文化认同等话题的热烈探讨,更带来了商机。地方特产、锅碗瓢盆热卖。以“美食之旅”使旅游线路成为热门,一部纪录片火爆了媒体,商家和产业。
(1)结合材料说明人们消费结构变化的特点。
(2)请你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知识,简析《舌尖上的中国》带来的经济效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市某校组织了一个班的学生对某社区居民下岗失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社区劳动力
现有劳动力
2 032人
2年内预计
新增劳动力
95人
下岗失业或曾下岗失业405人
初中文化水平
以下者
163人,约占42%
初级工及无技术
等级的人员
306人,约占73%
实现再就
业281人
就业企业
个体和私营经济196人,集体企业65人,其他20人
就业领域
第二产业83人,第三产业218人

注: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拒绝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某些服务性工作岗位。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8分)
(2)请运用所学知识,为A市政府和劳动者提出自己解决就业问题的建议。(12分)
(3)结合材料中的就业现象,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课题研究的目的。(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是90后”,一个经历了全球化、互联网进程洗礼的群体,他们在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上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追求时尚、个性——标榜“我就喜欢”,崇尚“我有我风格”,“我的地盘,我做主”,不满足于标准化、模式化,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喜欢追随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潮流,看重产品的夸耀性、符号性和个性化。追求享受和品牌——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讲究排场,互相攀比,品牌意识鲜明。
(1)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90后”消费特征体现的消费心理。并写出你认为最理智的消费是               
(2)针对“90后”的这些消费现象,你打算向该群体就“做理性的消费者”问题发出倡议,如果让你执笔书写这份倡议书,请列出提纲要点。(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神舟七号”航天员实现了太空行走、“神舟十号”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都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努力的成果。这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也再次证明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有人说,飞船变轨、航天员出仓等都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人类还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
(1)试说明“以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的哲学依据。
(2)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不是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