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
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4年4月12日,第29届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拉开帷幕,西安中学2015届13班的郑定坤同学发明了一种可以监测室内PM2.5并自动开启空气净化器的智能家居系统。郑定坤同学介绍说,当前的雾霾已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考虑到室内是我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便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发明了这套智能家居系统。这一事例体现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③人能够随意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要回到实践中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
|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 D.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 |
下面漫画“都有水分”启示我们,办事情应该
| A.从实际出发,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
| B.规律是客观的,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
| C.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
物联网通过细心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在我国云南,纳西族地区沿用了十多个世纪的东巴文字是一种原始象形文字。它既源于生活,又保持着生动、夸张、简约的图画特征,这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
| 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
|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 D.意识具有能动性,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