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应对后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但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当前大多数手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 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同时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材料二:某高中学生的家庭收入和消费情况:

7月份家庭收入
7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7月份该同
学资金情况
父亲
工资
母亲
工资
生日请同
学吃饭
同学互
送礼品
买个性
化服饰

MP3
自己伙食
费支出
向父
母要
向别
人借
800

600元
150元
60元
100元
300

220元
600

230

(1)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说明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2)结合材料二,如果就该同学的消费情况让你与他进行一次谈话,请写出你的谈话要点。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共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于2015年3月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 2014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高达到70%以上,并且积极进行扶贫开发。这样的比重不但在中国以前从未出现,就是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
材料二:全国人大代表如何履职?如果你还停留在“代表组团调研”的认知阶段,那就out啦!很多全国人大代表都开通了实名微信公共账号,并且拥有大量的粉丝,通过微信履职已经成为很多人大代表的“新常态”。利用微信平台收集基层"小伙伴"声音,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纷纷留言。
(1)针对材料一有人认为:“国家要加快实施扶贫工作,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这样就能实现共同富裕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2)请你谈谈材料二体现了思想政治课中哪些观点
(3)网民在行使什么权利?除了上述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那些方式来行使这些权利?

2015年4月20日,漳州市“读书节”暨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启动。建设书香社会,你我共同参与。
看“历史之书”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追忆昔日抗争岁月,踏上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铭记历史,烛照未来,我为中国形象喝彩!
感“荣誉之书”
读书爱我中华,改革号角吹遍神州大地,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我为祖国点赞!

我点赞
体现教材知识点
①澳门回归15周年
方针:
②一带一路
国策:
③创业创新(创客)
战略:

悟“读书收获”
读好书,是一个人传承文化、提升精神的过程。弘扬精神,鞭策自己,我为民族之魂践行!
(1)今天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怎样的国家形象?
(2)请在表格下划线处填上相应内容。
(3)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青少年如何谱写民族精神新篇章?(至少三点,6分)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春暖花开,风和日丽,5名女游客带着4个小孩在某森林公园赏花,为拍到“桃花雨”,几名女游客使劲摇晃树枝,大量花瓣随之飘落,一根树枝被活生生掰断。当有人上前劝阻时,女游客不以为然地说:“花总是要落的嘛!”此行为虽“微”,但影响却不小。
当今时代流行“微”,微博、微信、微阅读等已走进百姓生活。在微公益、微服务等“微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同时,类似于上述“桃花雨”事件的“微行为”却在散播负能量。因此,身处“微”时代,我们决不能忽视点点滴滴的“微行为”。

(1)“微行为”——行为虽小,事关重大。原因何在?(两个方面即可。4分)
(2)请你聚焦现实生活,列举两个符合或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微行为”。(与材料重复者不得分,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4分)
(3)请选取你所列举的其中一个“微行为”进行评析。(两个方面即可。4分)

2014年11月7日至1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
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根据时事要闻,某班绘制一期相关板报,以下是板
报的部分内容,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新中装的设计体现中华文化什么特点?

(2)把红旗轿车指定为官方用车说明了什么?

(3)我国成功举办APEC会议,践行哪一基本国策,在世界舞台上呈现了一个怎样的中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篇

法治中国正稳步前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让我们听听阳阳的所见所闻。理解宪法的精神,感受法治的力量。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是什么?(时事,6分)
(2)从见闻一可以悟出法律的哪些作用?
(3)阳阳想知道表姐就职时必须向宪法宣誓的理由,请您告诉他。(回答两点即可,4分)
(4)见闻一中车主受到扣车、罚款甚至拘留的处罚,对我们有何启示?(回答两点即可,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