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就要
①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注重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③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④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日后,人们便用“夜郎自大”来比喻妄自尊大。“夜郎自大”主要说明了()
A.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
B.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
C.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
D.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
2014年10月6日,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们发现了大脑内的定位系统,一种大脑中内置的“GPS”,它让我们能够在空间中实现定位,揭示了高等认知能力的细胞层面机制。但“认知地图”的概念,究竟如何在大脑内形成,还需要探索。这说明()
①科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科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份
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生理学研究的全过程
④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科学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用碰撞的方法将微观粒子打碎,就像将两个西瓜用力相撞、撞碎,这样我们就能看到里面有些什么。寻找“上帝粒子”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先在强子对撞机内部将两个经过加速的质子相撞,然后观察它们撞碎后的“碎片”。材料体现了(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④ |
下列诗句中,与“知暵潦(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哲理相同的是( )
A.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C.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科学家提出建造“活地球模拟器”的设想,期望通过这个模拟器,预知更多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然后再根据这些模型模拟出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况,提前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危机的产生或减少危机带来的危害。这一设想进一步佐证了( )
A.严密的逻辑和长期的研究能确保“活动模拟器”建造的如期成功 |
B.科学家的好奇、兴趣和思考是推动“活动模拟器”发展的源泉 |
C.意识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能推动认识和科技的发展 |
D.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建造“活动模拟器”的直接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