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氢气遇到氧气发生爆炸的条件:
(1)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在实验室中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利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以利用下列 (选填“甲”或“乙”)装置;
(2)利用丙装置将氢气、氧气混合气体收集起来,可以观察 数量,通过活塞控制两者气体的比例关系,利用一次性保鲜袋收集混合气体,然后直接点燃保鲜袋。
(3)实验共四次,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 |
1︰2 |
1︰4 |
1︰19 |
1︰39 |
氢气的体积百分数 |
33% |
20% |
5% |
3.3% |
点燃后现象 |
爆炸 |
爆炸 |
爆炸 |
保鲜袋燃烧,没有爆炸 |
由此可见氢气与氧气混合发生爆炸,除要达到燃烧的三个条件外,还和 有关。
现有八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 |
活性炭 |
B. |
酒精 |
C. |
熟石灰 |
D. |
聚乙烯塑料 |
E. |
钛合金 |
F. |
石墨 |
G. |
小苏打 |
H. |
一氧化碳 |
(1)可用于制食品包装袋
(2)可用于制铅笔芯
(3)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5)可用于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6)是有毒气体
(7)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8)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
空气是人类活动必需的自然资源。工业上常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室常用物质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
A B C D E
(1)工业制氧气是变化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择_________装置(填字母代号),此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可借助水和图中的其他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锅、铝锅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右图是铁锅的示意图。
(1)铁锅含有合金单质(写化学式),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
(2)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3)铝锅轻便、耐用,其原因是。
(4)废旧铁锅、铝锅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
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污染物,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具有还原性,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①CO气体能使人中毒,其原因是;
②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其原因是;
③实验中图B处发生的现象是。
④该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请指出改正方法。
下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KNO3______NaC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t2℃时,将20g KNO3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KNO3的_________溶液(填“不饱和”或“饱和”);
(3)将很稀的不饱和食盐水变为饱和食盐水,可行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 写一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