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3年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
(1)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 和天然气等。
(2)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 A.二氧化氮 | B.二氧化硫 | C.PM2.5 | D.氧气 |
(3)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组合实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当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E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F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
③G烧杯中 (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④E处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的物质是 ;写出F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l=2”或“l+l≠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l+l= 2”
的事实是
| A.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
| B.室温下,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
| C.室温下,1g硫粉在l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
| D.20℃,l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溶液 |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 A |
检验NaCl中含有Na2CO3 |
加水溶解 |
| B |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
加Na2CO3溶液 |
| C |
除去CaO中的CaCO3 |
加足量稀盐酸 |
| D |
除去CO2中的CO |
通入足量NaOH溶液 |
认真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
法。以下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变红色,可证明碳酸钠属于碱类 |
| B.把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氧化物,可证明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
| C.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
| D.将浓盐酸放置于空气中浓度会减小,可证明浓盐酸具有吸水性 |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川发生了地震。为防止灾后疫情出现,防疫人员用过氧乙酸(C2H4O3)、次氯酸钠(NaClO)进行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是氧化物 |
| B.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
| C.过氧乙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
|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
已知反应:X+2NaOH=Y+Na2C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CO3俗称纯碱 | B.若Y是H2O,则X不一定是一种盐 |
| C.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D.NaOH固体需密封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