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靖,字道卿,兴化军莆田人。好学,颇通古今。契丹犯边,王师数不利,靖遣从子上书,求入奏机略。太宗诏问之,上五策,曰:“明赏罚;抚士众;持重示弱,待利而举;帅府许自辟士;而将帅得专制境外。”帝异之,改将作监丞,未几,为御史台推勘官。
时御试进士,多擢文先就者为高等,士皆习浮华,尚敏速。靖请以文付考官第甲乙,俟唱名,或果知名士,即置上科。淳化四年,使高丽还,提点在京百司,迁太常博士。
太宗务兴农事,诏有司议均田法,靖议曰:“法未易遽行也,宜先命州县检责荒地及逃民产籍之,募耕作,责州县劝课①,给印纸书之。凡县管垦田,视殿最②行赏罚。候数岁,尽罢官屯田,悉用赋民,然后量人授田,度地均税,约井田之制,为定以法,颁行四方。”太宗谓吕端曰:“朕欲复井田,顾未能也,靖此策合朕意。”乃召见,赐食遣之。
他日,帝又语端。曰:“靖说虽是,第③田未必垦,课未必入,请下三司杂议。”于是诏盐铁使陈恕等各选判官二人与靖议,以靖为京西劝农使,命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丞何亮副之。选等言其功难成,帝犹谓不然。既而靖欲假缗钱二万试行之,陈恕等言:“钱一出,后不能偿,则民受害矣。”帝以群议终不同,始罢之。出靖知婺州,再迁尚书刑部员外郎。
真宗即位,复列前所论劝农事,又言:“国家御戎西北,而仰食东南,东南食不足,则误国大计。请自京东、西及河北诸州大行劝农之法,以殿最州县官吏,岁可省江、淮漕百余万。”复诏靖条上之,靖请刺史行春,县令劝耕,孝悌力田者赐爵,置五保以检察奸盗,籍游惰之民以供役作。又下三司议,未果,皆不行。
初,靖与丁谓善,谓贬,党人皆逐去。
提点刑狱、侍御史王耿言靖老疾,不宜久为乡里官,于是以秘书监致仕,卒。
(取材于《宋史·陈靖传》,有删改)
注:①课:赋税。    ②殿最:泛指等级高下、优劣。   ③第:但,只是。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文先就者为高等擢:选拔
B.法未易行也遽:仓促
C.朕欲复井田,未能也顾:只,不过
D.游惰之民以供役作籍:践踏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持重示弱,待利举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召见,赐食遣之今其智反不能及
C.帝群议终不同吾一日长乎尔
D.不宜久乡里官若属皆且所虏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靖遣从子上书,求入奏机略
陈靖派侄子上书朝廷,请求入朝禀奏他的谋略
B.候数岁,尽罢官屯田,悉用赋民
等数年以后,全部罢除官府屯田,全部分给民众收取田赋
C.选等言其功难成,帝犹谓不然
皇甫选等说这个功劳难以取得,宋太宗犹豫了一下说不对
D.国家御戎西北,而仰食东南

国家在西北防御戎敌,而军粮依靠于东南的供给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契丹进犯边境,陈靖向宋太宗上奏五条策略,太宗对他另眼相看,不久让他担任了御史台推勘官。
B.陈靖在殿试进士时请求把考生答卷交付考官来决定甲、乙等级,此建议使知名之士能够荣登上科。
C.宋太宗致力于兴办农事,陈靖关于推行均田法的奏策正好合乎太宗心意,于是得到了太宗的赏赐。
D.丁谓被贬后,王耿趁机对陈靖进行报复,奏言陈靖年老患病,使陈靖最终在秘书监任上辞官去世。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邦乂,字唏稷,吉州吉水人。少处郡学,目不视非礼,同舍欲其守,拉之出,托言故旧家,实娼馆也。邦乂初不疑,酒数行,娼女出,邦乂愕然,疾趋还舍,解其衣冠焚之,流涕自责。博通古今,以舍选登进士第,遭时多艰,每以节义自许。历婺源尉,蕲、庐、建康三郡教授,改秩知溧阳县。会叛卒周德据府城,杀官吏。邦乂立县狱囚赵明于庭,欲诛之,因谕之,曰:“尔悉里中豪杰,诚能集尔为邑人诛贼,不惟宥尔罪,当上功畀爵。”明即请行,邦乂饮之卮酒,使自去。越翼日,讨平之。
建炎三年,金人至江上。高宗如浙西,留右仆射杜充为御营使,驻扎建康,命韩世忠、王燮诸将悉听充节制。充性酷而无谋,士心不附。渡冈沙,充遣陈淬等及金人战于马家渡。自辰至未,战数合,胜负未决。燮拥兵弗救,淬被擒,燮兵遁,充率麾下数千人降。金人济江,鼓行逼城。时李槐以户部尚书董军饷,陈邦光以显谟阁直学士守建康,皆具降状,之十里亭。金帅完颜宗弼既入城,槐、邦光率官属迎拜,惟邦乂不屈膝,以血大书衣裾曰:“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宗弼不能屈。翼日,遣人说邦乂,许以旧官。邦乂以首触柱础流血,曰:“世岂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动者?速杀我。”翼日,宗弼等与槐、邦光宴堂上,立邦乂于庭,邦乂叱槐、邦光曰:“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共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有刘团练者,以幅纸书“死活”二字示邦乂曰:“若无多云,欲死趣书‘死’字。”邦乂奋笔书“死”字,金人相顾动色,然未敢害也。已而宗弼再引邦乂,邦乂不胜愤,遥望大骂曰:“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汝,行磔汝万段,安得污我!”宗弼大怒,杀之,剖取其心,年四十四。事闻,赠直秘阁,赐田三顷,官为敛葬,即其地赐庙褒忠,谥忠襄,官其四子。
(节选自《宋史•杨邦乂传》,有改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舍欲其守隳:毁坏
B.诚能集尔为邑人诛贼徒:徒党,同一类人
C.皆具降状,之十里亭逆:叛逆
D.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汝假:给予帮助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杨邦义节义品性的一组是()
①少处郡学,目不视非礼②邦乂饮之卮酒,使自去
③惟邦乂不屈膝④立邦乂于庭
⑤邦乂奋笔书“死"字⑥即其地赐庙褒忠,谥忠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邦乂在郡里求学时,被同学托言是到故友家而被骗到娼馆,酒行了几遍后才知道真相,先是惊愕,后马上快步回到宿舍,脱下衣服帽子烧掉,痛哭流涕深深自责。
B.杨郭乂做溧阳知县时,为对付占府城杀官吏的叛卒周德而对犯人赵明恩威并施,在杨邦乂赦罪报功封爵的许诺下,赵明第二天就主动请缨,几天时间,就平定了叛乱。
C.宋朝将领在金兵面前或逃或败或降,使得金兵渡过长江直逼建康城;宋朝大臣们也屈膝迎拜金帅完颜宗弼;而杨邦乂却在衣襟上写下血书,表达誓死效忠大宋的决心。
D.宗弼软硬兼施,又用许诺恢复杨邦乂原有的官职来诱降他,杨邦乂不为所动,抱定必死的决心,即使如此,金人也不敢加害他,后来他又怒骂宗弼,才被杀死并剖心。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邦乂立县狱囚赵明于庭,欲诛之,因谕之。
译文:
(2) 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共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九年,成进士。斌出为潼关道副使。总兵陈德调湖南,将二万人至关欲留,斌以计出之,至洛阳哗溃。十六年,调江西岭北道。明将李玉廷率所部万人据雩都山寨,约降,未及期,而郑成功犯江宁。斌策玉廷必变计,夜驰至南安设守。玉廷以兵至,见有备,却走;遣将追击,获玉廷。
康熙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朕闻汤斌从孙奇逢学,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斌行,谕曰:“居官以正风俗为先。江苏习尚华侈,其加意化导,非旦夕之事,必从容渐摩,使之改心易虑。”十月,上南巡至苏州谕斌曰,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淮、扬、徐三府被水,常州知府祖进朝以失察属吏降调,斌察其廉,奏留之。又疏荐吴县知县刘滋、吴江知县郭廉能最著,而征收钱粮未能十分全完,请予行取。下部皆议驳,特旨允行。
斌令诸州县立社学,修泰伯祠及宋范仲淹、明周顺昌祠,禁妇女游观。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鹜。谚谓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海”。少妇病,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往往瘵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教化大行,民皆悦服。
方明珠用事,国柱附之。布政使龚其旋坐贪,为御史陆陇其所劾,因国柱贿明珠得缓;国柱更欲为斌言,以斌严正,不得发。及蠲江南赋,国柱使人语斌,谓皆明珠力,江南人宜有以报之,索赇,斌不应。比大计,外吏辇金于明珠门者不绝,而斌属吏独无。
二十五年,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诏曰:“自古帝王谕教太子,必简和平谨恪之臣,统率宫僚,专资辅翼。汤斌在讲筵时,素行谨慎,朕所稔知。及简任巡抚,洁己率属,实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风有位。”授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
二十六年十月,自通州勘贡木归,一夕卒,年六十一。(《清史稿》,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斌玉廷必变计策:策划 B.江宁巡抚缺,方廷推:推举
C.并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饬:告诫 D.及江南赋蠲:减免

以下各组几句中,全都表现汤斌廉洁刚正的一项是()(3分)
①斌策玉廷必变计,夜驰至南安设守。②斌察其廉,奏留之。③索赇,斌不应
④而斌属吏独无⑤及蠲江南赋。⑥洁己率属,实心任事。

A.①③⑥ B.③⑤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汤斌被派出做潼关道副使,总兵陈德调往湖南,率领两万人马到潼关后想暂驻,汤斌用计策成功地让他离开,并且使其军哗变溃散。
B.淮安、扬州、徐州三府遭受水灾,常州知府祖进朝因失察下属官员而降职调任,皇上知道汤斌很廉洁,于是将他留任。
C.汤斌命令各州县建立社学,修泰伯祠及宋代范仲淹、明代周顺昌祠,并告诫各州县毁掉类似五通神祠的祠堂,修建学宫。于是,教化普遍推行,百姓都心悦诚服。
D.皇上为太子选择辅导大臣,朝臣中有推荐汤斌的。但皇帝没有同意,只是让汤斌为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2)自古帝王谕教太子,必简和平谨恪之臣,统率宫僚,专资辅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书吴、潘二子事
[清]顾炎武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早夜矻矻。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与之交。
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鑨。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以史迁有“左丘失明,乃著《国语》”之说,奋欲著书。廷鑨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令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曰:“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遂之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佑庄氏,不直之荣。之荣入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侄等,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发廷鑨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至拳踢仆地。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
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予之适越潘子时,余甥徐公肃新状元及第。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贵稍贬其节,余谢不敢。二子少余十余岁,而予视为畏友,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二子所著书若干卷,未脱稿,又假予所蓄书千余卷,尽亡。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且其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
(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有删节)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乃与之交亟:经常
B.遂之荣谢:感谢
C.官不能堪:忍受
D.予之适越潘子时过:拜访

下列四组中,全部属于“庄氏难作”原因的一组是()
①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
②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
③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
④摘忌讳语,密奏之
⑤四大臣大怒
⑥所杀七十余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下列文章对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炎、潘柽章两人都是优秀人才,明亡后他们放弃了科举之路,以写作诗文而自豪。
B.吴炎、潘柽章认为只有写出一代史书才能流传后世,因此参与编辑庄廷鑨的《明书》。
C.潘柽章被捕后没有想吴炎那样慷慨陈词,痛骂不绝,主要是因为担心连累母亲。
D.作者详叙了吴炎、潘柽章两人蒙难的原因和经过,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与怀念之情。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
译:
(2)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
译:
(3)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
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苏武传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雪雨:下
B.掘野鼠草实而食之去:除去
C.单于闻陵与子卿厚素:向来
D.自已死久矣分:料想

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羝乳得归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B.给衣食冬,丁令盗武牛羊
C.久,单于使陵至海上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D.效死前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B.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C.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D.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4分)

(2)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4分)

(3)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帝澶州。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勿还而行。”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节选自《宋史》)
【注】狃:niǔ,轻侮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不利引去辄:总是,就
B.骁锐据要害以备之简:选择,挑选
C.因请帝澶州幸:皇帝亲临
D.众请驻跸以军势觇:掌握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帝大骇,问准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准心知二人谋,阳若不知秦王斋五日后,设九宾礼于廷
C.谁陛下画此策者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D.琼随立庭下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寇准“刚正直率”的一组是( )
①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②准不发,饮笑自如③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④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⑤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⑥众议皆惧,准力争之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

(2)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3)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