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同学研究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情况。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I |
向2 mL 1 mol·L-1FeCl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溶液 |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红褐色, 并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 |
(1)常温下,FeCl3溶液的pH_______7(填“<”、“>”或“=”)。
(2)分析红褐色产生的原因。
① 甲同学认为步骤I中溶液呈红褐色是因为生成了Fe(OH)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呈红褐色的原因:________。
②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完成并配平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 +SO32- +
=
F e2+ +
+
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1.Fe2+与SO32-反应生成墨绿色的絮状沉淀FeSO3; 2.墨绿色的FeSO3与黄色的FeCl3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红褐色。 |
(3)甲同学为了确认溶液呈红褐色的原因是生成了Fe(OH)3,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II |
用激光笔照射步骤I中的红褐色溶液 |
出现“丁达尔效应” |
甲同学因此得出结论:溶液呈红褐色是因为生成了Fe(OH)3。而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结论的证据仍然不足,乙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
(4)为进一步确认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情况,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III |
向1 mol•L-1的FeCl3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2 |
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褐色 |
IV |
用激光笔照射步骤III中的红褐色溶液 |
没有出现“丁达尔效应” |
① 经检验步骤III中红褐色溶液含有Fe2+,检验Fe2+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填字母)。
a.K3[Fe(CN)6] 溶液 b.KSCN溶液 c.KMnO4溶液
② 已知H2SO3是弱酸,请结合电离方程式说明步骤III中出现红褐色的原因: 。
(5)结论:由上述实验得知,甲、乙两同学所持观点均正确。
(6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有机物分子的三维结构的研究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在有机
物分子中,不同氢原子的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也不同,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有机物
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乙醚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CH2—CH3
其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峰值 (信号)有两个,如下图所示:
(1)下列物质中,其核磁共振氢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只有一个的是
A.CH3CH3 | B.CH3COOH | C.CH3COOCH3 | D.CH3OCH3 |
(2)化合物A和B的分子式都是C2H4Br2,A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所示,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请预测B的核磁共振氢谱上有个峰(信号)
(7分)已知尼泊金酯是对羟基苯甲酸与醇形成的酯类化合物,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防腐剂。尼泊金丁酯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其中苯环只与-OH和-COOR两类取代基直接相连的同分异构体有种,写出其对位上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___
(9分)乙炔(HC≡CH)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
以下化合物。完成下列各题:
(1)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其二氯取代产物
有种
(2)关于乙烯基乙炔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B.1mol乙烯基乙炔能与3molBr2发生加成反应 |
C.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两种官能团 |
D.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相同 |
(3)写出与环辛四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结构简式
(4)写出与苯互为同系物且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举两例):
、
(1)键线式表示的分子式;名称是。
(2) 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
(3)写出2,6—二甲基—4—乙基辛烷的结构简式:
(4)“”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的原料之一。莽草酸是A的一种异构体。A的结构
简式如下:
(提示:环丁烷“”可简写成“
”)
(1)A的分子式是
(2)A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4)A在浓H2SO4作用下加热可得到B(B的结构简式为HO-- COOH),则B中既含有酚羟基又含有酯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种,写出任意一种的结构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