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 |
B.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振荡、静置后分液 |
C.检验卤代烃中的卤原子:取少量液体与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 |
D.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取少量溶液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 |
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A~D四个实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
A.大小相同、形状相同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速率一样大 |
B.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大理石粉反应快 |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 |
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
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右上图,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组别 |
c(HCl)(mol·L-1) |
温度(℃) |
状态 |
1 |
2.0 |
25 |
块状 |
2 |
2.5 |
30 |
块状 |
3 |
2.5 |
50 |
块状 |
4 |
2.5 |
30 |
粉末状 |
A.4、3、2、1B.1、2、3、4
C.3、4、2、1D.1、2、4、3
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
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mX(g)pZ(g)+qQ(g)
在2秒钟内用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s),则2秒钟内Q物质增加了()
A.![]() |
B.![]() |
C.![]() |
D.![]() |
其他条件不变时,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对于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增大体系的压强 |
B.对于N2(g)+3H2(g)![]() |
C.对于N2(g)+3H2(g)![]() |
D.对于N2(g)+3H2(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