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流域管理单位由长年水文数据(1875—1975)所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如以较近年代(1945—1975)的水文数据推算,则洪水频率有提高的现象。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原百年一次的洪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的大约年限是
A.70年 | B.50年 | C.20年 | D.10年 |
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较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缩短的时间约为
A.1年 | B.3年 | C.5年 | D.7年 |
读图9,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和乳畜业的分别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图8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读图完成第15题。
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
读图 7,回答第14题。
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图6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1—13题。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 | B.乙、丙、甲 |
C.丙、甲、乙 | D.丙、乙、甲 |
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E、F | B.F、G | C.E、H | D.F、H |
与其他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 D.总是收益最低 |
图5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
C.蒸发量增加 |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 B.植被覆盖率增加 |
C.降水量下渗量减少 | D.城市热岛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