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某人神态动作的话。(80字之内)(4分)
凝视 憔悴 来势汹汹 张皇失措 磨磨蹭蹭 镇定自若 手舞足蹈
写作,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下面是对成都市近年来中考作文题目的统计和分析,请根据表格内容归纳成都中考作文命题的四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
年份 |
作文题目 |
题目形式 |
题目来源 |
媒体点评 |
2015 |
挥手自兹去 |
命题作文 |
教材附录古诗 |
|
2016 |
散步 |
命题作文 |
课文题目 |
来自教材,勾连生活, 指向思考。 |
2017 |
以“我不由得停 住了脚步”开头 |
只给开头, 自拟题目 |
课文 |
坚持传统有变化,新; 变革形式无题目,奇。 |
2019 |
从……到…… |
半命题作文 |
课文 |
熟悉用语,恰如旧识; 新颖考查,却是初逢。 |
2020 |
“出发”或“到达” |
二选一作题目 |
教材推荐名著 |
(2)请仿照上面表格中的“媒体点评”,对2015年和2020年作文题目进行点评。要求:紧扣题目特点,恰当使用修辞手法,每条点评20字以内。
2015年作文题目:挥手自兹去
2020年作文题目:“出发”或“到达”
(3)下面有关写作的短文,从语意连贯和表意准确来看,有四处错误,请将错误句番号及修改后的内容填写在相应横线处。
①一篇文章怎样才算得“好”?②“词”使用得适合,“篇章”组织得调顺,便是“通”。③进一步说,④“篇章”组织得错乱,“词”使用得乖谬,便是“不通”。⑤对一般人来讲,只用这么平淡的两句话就够了。⑥这样的“通”没有骄傲的文人所说的那样博大精深,⑦所以是不论何人都必须达到的,并且是可能达到的。
错误句: 修改为:
错误句: 修改为:
错误句: 修改为:
错误句: 修改为: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
(1)学校拟邀请校外辅导员王老师参加本次活动,下面是××同学预约王老师的电话内容,其中有两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王老师,您好!我是×学校学生××,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邀请您务必参加。学校安排我和您联系,我将到寒舍拜访,请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您看什么时间方便。
(2)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句宣传口号。要求:使用对偶修辞,不超过20字。
把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2)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学校团委将组织召开系列庆祝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在“不忘历史,牢记使命”的读书交流活动上,请你为大家推荐下面这部书。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 (国籍) (人名)
推荐理由:
(2)建国70年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请你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并根据内容对出下联。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3日在广东珠海由习近平主席亲自宣布正式开通。遂宁人凡超主持设计的这座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由藏于海底的隧道、创造奇迹的人工岛、露出水面的桥组成,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上联:忆往昔连江石拱如长虹饮涧
下联:
(3)日前发布的《2019百度两会指数报告》显示,热点话题TOP10中,位列第一的是“5G”。为进一步了解5G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请你根据以下提示用学生小刘的口吻,邀请主讲人为全校师生开办一堂讲座。
讲座内容:5G 改变生活 时间:6月20日下午3点 地点:学校礼堂
主讲人:市电信公司 张经理 主办方:光明中学校回委
综合。探究
材料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大大超出预期,在青少年中尤其如此。“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坐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这一用来调侃“手机控”的段子,如今却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腱鞘炎、视疲劳和视力衰退,都是过度使用手机造成的“手机病”;除了“手机脖”“爱疯手”“手机眼”,对手机的依赖还会让人患上“社交病”,如:惧怕面对面沟通;不敢面对现实;在手机聊天、游戏中获取廉价且暂时的快乐。同时,过度依赖手机导致不少年轻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从而没有时间学习,最终导致毁掉青春。
材料三:手机其实不是我们焦虑爆棚、毁掉青春的罪魁祸首,它只是为你的拖延症提供了一个暂时回避的理想出口。你不爱看书、不爱学习关手机什么事?毁掉你的是重度拖延与不自律。
材料四:有一群人,他们懂得将手机里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将有用的信息在大脑里进行分类储存,并结合自己的想法思考,将碎片化的时间通过手机进行学习和娱乐。这类人往往拥有很强的自制力。
(1)以上材料针对什么问题出现了哪两种不同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2)你费同上面的哪一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