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诚给心灵环保
鲍震培
①诚心诚意是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的传统美德,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此处 的“仁”是指真诚。在孔子看来,待人真诚不是表面 文章,说得天花乱坠往往是假象,做善事应该是出于真诚的内心要求,而不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讨好别人的手段。真诚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情感,不虚伪,不掩饰。如果人只重外在的表现而忽略内心真实的情感,只是外表的作秀,演戏,玩假的,那是最没意思的事情。
②人是动物界中唯一可能最不真诚的,人会伪装,戴着面具,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 ,所谓人生如戏,免不了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甚至许多时候需要善意的谎言。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那么人心自有向上一路的向诚力量。朱自清在《论诚意》中认为,现实生活中,纯粹诚实的君子和诈伪的小人并不多见,常人往往沉浮于两界之间。我的一个朋友给人送礼,回来后总是如释重负地说又了却一桩心事,送礼在于她似乎不是一种内心所愿, 而完全成了一种负担,失去了礼尚往来的初衷——感恩或祝福。没有了最初的真诚,人际交往也成了莫大的包袱或者势利者攀附的台阶。
③要做到真诚,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真诚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二是真诚也要看对象,用真诚的方式把事做好,把自己的社会角色扮演好。
④必要的“巧言令色”是可以的,一个求职者如果不擅言辞,一味刚毅木讷,恐怕连工作也找不到。再如做一个老师,他的真诚与他说话美妙动听、表情亲和并不冲突,因为他的内心是爱学生的。
⑤高尔基说:“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真诚是人品,更是一种态度。
⑥龙年春晚演员唱歌走音,而只有王珞丹在微博里向观众道歉,其真诚态度受到了网友的称赞;前不久内地某红得发紫的女星在香港献唱,因音响故障被发现是对口型假唱,让人大跌眼镜,这种不真诚的艺德让人对她的人品产生了质疑。
⑦真诚往往是职业道德的底线,“童叟无欺”是卖方对买方的诚信。朋友家的小朋友曾去 小区小卖部买冰糕,十根冰糕可以按批发价买,每根节省一角钱,这样买10根一元钱一根的冰糕,有9元钱就够了,但是孩子却只买回9根冰糕,原来那售货员告诉他一元钱1根,朋友找到那家店理论,痛斥他们这种对顾客不诚信的欺诈行为。骗局早晚会被揭穿,春晚蔡明的小品正是揭示了诚信的天网是疏而不 漏的。
⑧文艺工作者的真诚是要向社会推出精神文明的产品,弘扬真善美的人格情操,当下一些影视剧却媚俗跟风,绯闻满天飞,剧情狗血雷人,价值取向上混淆正义与邪恶的界限,没有起码的是非观,误导青少年观众。强大的收视率所带来的利益驱动,使这样的“垃圾剧”充斥了银屏,这种娱乐圈的虚假繁荣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的忧思。
⑨最近影视演员陈坤在2011年“行走的力量”活动后出版了公益图书《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书中坦言“真实的丑陋比虚假的繁荣美一千万倍”。
⑩越来越多的人渴慕进藏,试图在高原简单的生活、圣洁的环境中得到心灵的净化,返璞归真。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只是过平平淡淡的生活,怎样获得内心的澄净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人有精彩,到哪里都会是精彩。一个人的心中有美好,无需远行,也能看到美好的风景。
11保持你内心赤子般的真诚,真水无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让真诚回归,摒弃那些喧嚣和浮躁,给我们的心灵环保,家园会变得更美好。 文章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作者认为“真诚”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真诚?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现代文阅读。
“哭墙”无泪
“哭墙”,一个陌生的词语。著名的电影导演吴正中先生提出倡议,在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纪念馆外,建立一堵纪念墙追念亡魂,永记国耻。其实这堵“哭墙”已耸立在那里了。血洗南京城65周年的祭日,人们从那里出发,燃举闪闪烛光,在《安魂曲》的哀乐声中缓步走向莫愁湖边的和平广场。从一张报纸的图片上,我看到了摆满鲜花的“哭墙”,看到了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们脸上肃穆的神情。孩子们眼中无泪,他们不可能听到“哭墙”中埋葬着的三十多万冤魂的哭声。
而我是听到过的……
那一年我去南京,许多名胜古迹未及造访,专程到遇难同胞纪念馆,去感受那惨绝人寰的历史悲剧的幽森阴影。每一间陈列室中,每一方玻璃柜里,每一张黑白照片上,都是血泪斑斑,尸体、残骸、骨头和骨头、牙齿与牙齿的罗列与堆陈。黑窗帘在风中瑟瑟地飘动,灯光惨淡,仿佛那便是幽灵们在颤抖。日本侵略军当年展开灭绝人性的“杀人竞赛”,将最高荣誉赏给“创纪录”的刽子手,他以杀死56人“荣”获冠军。在江边,他们将青青的柳条折下,把中国人成双成对捆在一起,以便于屠杀时的操作。你读过“人”字吧?人有两条腿,野兽般的杀人狂抓起一人幼儿,倒悬着撕开那两条小腿,便把人“一分为二”了。
走出纪念馆,我低着头,默默无语。能说什么呢?不远处便是那一面墙了,当时尚无“哭墙”之称,从墙上的壁画中,我看到被绳子系着的同胞跪在日本兵前的那奴性的目光。三十多万遇难者,有几人挺身反抗过的迄今为止未有所闻。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民族,一个“能忍自安”的民族,一个“唾面自干”不计前嫌的民族,既有“不抵抗”的政府,必有“不抵抗”的民众。或许,法西斯兽性正是在奴性教养有素的地方,最易获得适宜滋长发育的“土壤”。
奥斯维辛集中营在波兰,作为人类悲剧也作为人类耻辱被全世界关注和纪念,经常被人提及,不断作警示。“奥斯维辛之后,谁还能够写诗?”与之相比,南京大屠杀的知名度远为逊色。其实,其规模之大,其残酷性之烈,在近代史上,也是罕见的。似乎,受难的中国有着异乎寻常的平静与大度,缺少愤怒控诉的激情,在国内也不为人们过多关注和提及。近几年南京每年都有纪念活动,别的地方就“事不关已”了。年年从东京传来的日本首相、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战犯们的消息,甚至还有无耻抵赖大屠杀暴行的右翼言论,我们的反应也不过尔尔。大国风度,儒家风范吧?
“哭墙”,无泪。“天阴雨湿声啾啾”的夜晚,站在它的前面,也许能听到幽灵们喑哑的哭声吧?65年过去了,有几人去听过?
有关的书籍、资料、文学艺术作品也为数不多,但毕竟有一部以它为背景的电影拍出,准备公映了。这部名为《五月八月》的影片放映前被一些影院以“奸杀”为卖点进行炒作,所谓“第一部揭露中国女性被奸杀的南京大屠杀电影”云云。为什么三十多万人惨遭屠杀不如“女性被奸杀”更值得“突出”渲染?其以“性”为诱惑、作招徕的商业性低级趣味的广告伎俩,昭然若揭,因而引起了南京以及上海、广州等地市民的强烈不满。《南方都市报》说:“出现这种麻木到拿国人的‘伤痛’来出卖的现象,只能说是国人的一种悲哀,值得人们深思。”
是值得深思。在“哭墙”面前,在大屠杀的惨绝人寰的民族大悲剧面前无动于衷,却在民族的伤疤上寻找“性刺激”以攫取“标房价值”的卑劣做法其实也非偶然,只不过在这个事例上由于对比强烈才引人注目罢了。“哭墙”无泪,好了伤疤忘了疼这类事情,就更是屡见不鲜的了。一读,整体感知内容。文章就“南京大屠杀”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结合4~7段,请简洁概括作者反思的要点。
二读,透视语言。作者透过语言所传达的感情大多是含蓄的。请仿照范例,选择某一句子说说透过语句,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范例:透过“大国风度,儒家风范吧?”这一反问句,我感到作者是在质问国人为何在惨绝人寰的屠杀面前表现出异常的平静与大度,缺少愤怒控诉的激情,体会到作者沉痛悲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三读,领悟题旨。结合全文,你认为文章为何以“哭墙无泪”为题?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道出你阅读此文后的最深感受吧。(字数250字左右)
我们身边的辐射
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μSv)。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
照射剂量 (单位:毫西弗) |
对人体的影响 |
小于100 |
对人体没有危害 |
100~500 |
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 |
600~1000 |
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
2000~4500 |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至 6 周内死亡 |
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具体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④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医疗辐射的危害是最大的。任何方式的X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都要承受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险,接受的剂量越大,受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CT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往往半年甚至3个月就做一次。事实上,这些检查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伤害。CT等检查是利用X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的原理进行检查的,而X射线也是核辐射的一种。有统计数据指出,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几百次X线胸片。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个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线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4期,有改动)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当照射剂量是2000~4500毫西弗(mSv)时,人体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读了本文后,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至少写出三种)
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
卫宣利
你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电话里,你轻描淡写地说:“听你二伯说,巩义有家医院治腿疼,我想去看看。先到你那里,再坐车去。你不用管,我自己去……”
第二天,我还没起床你就来了。打开门后我看见你蹲在门口,一只手在膝盖上不停地揉着。你眉头紧锁,脸上聚满了密集的汗珠。我埋怨你不应疼成这样才去看医生,你却说没啥大事。
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我紧追过去,在你前面弯下腰,我说:“爸,我背你到外面打车。”你半天都没动,我扭过头催你,才发现你正用衣袖擦眼,你的眼睛潮红湿润,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风迷了眼。”又说:“背啥背?我自己能走。”纠缠了半天,你拗不过我,终于乖乖地趴在我背上,像个听话的孩子。我攒了满身的劲背起你,却没有想象中那样沉.那一瞬,我有些怀疑:这个人,真的是我曾经健壮威武的父亲吗?你双手搂着我的脖子,在我的背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使劲弓起来,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
到小区门口,不过二十几米的距离。你数次要求下来,都被我拒绝。爸爸,难道你忘了,你曾经也这样背着我,走过多少路啊?
那一年我在工地被钢板砸伤,右腿险些被砸断,腰椎也被挫伤。在漫长而繁杂的治疗过程中,你背着我,去五楼做脊椎穿刺,去三楼做电疗,上上下下好几趟。那年,你50岁,日夜的焦虑使你身心憔悴;我18岁,在营养和药物的刺激下迅速肥胖起来。50岁的你背着18岁的我,一趟下来累得气都喘不过来。在你的精心照料下,8个月后,我开始扔下拐杖能自己走了。
这次去在医院做检查,你不停地问我:“到底怎么样?不会很严重吧?”我紧紧握着你的手,你厚实粗糙的大手在我的掌心里不停地颤抖。我第一次发现,你其实是那么害怕。是骨质增生,必须手术治疗。医生说,真想象不出,你如何能忍得了那样的疼?
那天护士为你输液,那个实习的护士,一连几针都没有扎进血管。我一把推开她,迅速用热毛巾敷在你的手上。一向脾气温和的我,第一次对护士发了火:“你能不能等手艺学好了再来扎?那是肉,不是木头!”护士尴尬地退了下去,你看着暴怒的我,眼睛里竟然有泪光闪烁。我猛然记起,几年前,你也曾这样粗暴地训斥过为我扎针的护士。
手术很成功。你被推出来时,仍然昏睡着。我仔细端详着你,你的脸沟壑纵横,头发白了大半,几根长寿眉耷拉下来……我想起你年轻时拍的那些英俊潇洒的照片,忽然止不住地心酸。
几个小时后,你醒了,看见我在,又闭上眼睛。一会儿,又睁眼,虚弱地叫,“尿……尿……”我赶紧拿出小便器,放进你被窝里。你咬着牙,很用力的样子,但半天仍尿不出来。你挣扎着要站起来,牵动起伤口的疼痛,巨大的汗珠从你的额角渗出来。我急了,从背后抱起你的身体,双手扶着你的腿,把你抱了起来。你轻微地挣扎了几下后,终于像个婴儿一样安静地靠在我的怀里,那么轻,那么依恋。
出院后你就住在我家里。每天,我帮你洗澡按摩,照着菜谱做你喜欢吃的菜,绕很远的路去为你买羊肉汤。阳光好的时候,我带你去小公园听二胡,每天早上催你起床锻练,你在前面慢慢走,我在后面紧紧跟随……所有的人都羡慕你有一个孝顺的儿子,而我知道,这些,都是你传承给我的爱的方式。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纯粹透明没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11期,略有改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详写儿子爱父亲的三件事。
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轻描淡写:
(2)纠缠:围绕句中划线内容,赏析下列精彩语句。
(1)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
(2)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纯粹透明没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读了此文后,也许你会有一些肺腑之言要对文中的父子或自己的亲人说,请敞开心扉,说出你的心里话吧。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阅读就是阅世
①1978年,我16岁,正当少年。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读过的书是可以跟人一辈子的 。所以, 类如浮士德的永恒冲动,曼弗雷德的孤高厌世,还有哈姆雷特的不断怀疑与反省,成为我日后一再提及的永恒记忆。当然,那样年代中的成长并不轻松。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贫瘠,都使人脆弱而易感。读书无疑加重了这种感触的分量。但当时的感觉,生命本来就需要伤感的滋养。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 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这种情绪转换带出的刺激与快感,难以言说。
②今天的孩子,二十多岁了,通常还幼稚率薄。听说狄更斯们可以为一个街区的拐角写去几千字,就问:写一些这样的文字,有什么意思?还有,像罗曼•罗兰这样,让克利斯朵夫与安多纳德错失在两列相向而开的火车上,一如自己玩剩下的小把戏,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创意 的安排呀。
③其实,快乐满足的仅是感官,经典满足的才是心灵。每次与经典相遇,其实都是与人性照面,与自己交谈。这一点,他们能知道并愿意知道吗?特别是,当他们的阅读通常不再及此 ,并因这种不及,不再认为经典之于人生有多重要的时候。
④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许多孩子除了在中学文学课上读过一些经典(通 常是快读速读 ),在电视上看过一些经典(通常是戏说歪说),再没有开卷有益的经历;杜威视读书为探险 ,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但孩子们只拿书作消遣;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 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但他们把与书交谈的时光变成了游戏的时光。于是,这些 现象所表明的认知的肤浅,已经造成这个时代思想的贫薄与文化的匮乏,而这种贫薄与匮乏,又必定 会延缓和阻碍一个民族的心智成熟。
⑤但我们也不能失去希望。应该相信,总有一个时刻,人们得安静下来,为人生的意义而苦 恼。总有一天,人们得重新认识读书与人生的意义,并由衷地体会到,若自己内心没有的东西 ,谁都不可能颁赐给你。
⑥契合着个人的经历,最近曾再读但丁,《神曲》“地狱篇”的第一段说:“就在我们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许多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过迷失,借助于种种外力的帮助,最终都走了出来。但在我,读《神曲》 本身,就是走出迷途的最好方法。
⑦很朴素的道理,因为阅读就是阅世,书生活就是真生活。 (作者汪涌豪,有删改)作者开篇举自己年轻时阅读的事例,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在第④段说“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精读本段,写出“令人担忧”的结果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文章第③段有一句话具体解说了“阅读就是阅世”,请把这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结合你的阅读,举例具体谈谈你的体会。
作者说:“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请从《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部名著中任选“一个情节(细节)”或“一个人物”,叙述你在阅读过程中类似的情感或认识的变化。(不少于80字)
温家宝总理说:“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结合“读书可以改变人”这句话,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任选一句)
(1)杜威视读书为探险,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
(2)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
我理解( )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用善良做底色
松韵
天气冷得出奇,寒风咆哮着卷起雪花,升腾起呛人的白烟。
温暖的红砖房里,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柴火在灶坑里噼啪作响,锅上冒着润白的蒸气。我和弟弟早就饿了,正眼巴巴地等待着第一锅酸菜肉蒸饺出笼。
这时,有人叫门。父亲出去片刻,带回一个衣着单薄的外乡人来。看上去是个20多岁的农民,但是很年轻,嘴唇都发青了,显然在风雪中冻了很久。
“这丝棉很好的,你看看。”他说着,卸下肩上的旧麻袋,就要往外掏丝棉。
“别拿了,我不买丝棉。”父亲止住了他,“外面太冷,请你进屋暖和暖和!”“哦,不买?不买啊?这丝棉好,真的很好。”他有些失望,坐在暖和的火墙旁,一时却也并不想挪动。
这时,母亲端上了两大盘热腾腾的酸菜肉蒸饺。“你一定饿了,吃几个饺子挡挡寒吧!”母亲看着仍有些哆嗦的他,把筷子递过去。
那人的确是饿了,推辞了一下,便接过筷子狼吞虎咽起来。当他意识到我们一家人还没吃饭时,两盘蒸饺只剩下了小半盘。他尴尬地抬起来,窘迫不安地嗫嚅道:“这……我……我……你们,你们还没吃吧?”
母亲笑道:“还有呢,你要吃饱了啊!”
蒸饺的确还有,可那一笼是纯素馅儿的,一丁点儿肉都没放。
弟弟捏了捏我的衣角,嘟起嘴来。
一盘半的蒸饺,对他来说可能也就六分饱,但无论如何他也不肯再吃了。
接下来的聊天中,我们知道他是安徽的农民,跟父亲弟弟一起到北方贩丝棉,没想到折了本,近年关了,打算把剩下的丝棉低价处理了,好歹挣回返乡的路费。 “我兄弟的脚冻坏了,他跟我父亲在车站蹲着呢。今儿天太冷,没让他们出来,我寻思把最后一包丝棉卖了,今晚就跟他们坐火车回去。”他说。
母亲听了,感叹道:“唉,你们做点小生意,也挺不容易啊!”
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母亲便去仓房找了三双半新的棉鞋,还有半面袋的冻豆包回来,递给这个年轻人说:“我们也不是有钱人家,要不然,就把你这丝棉买下了。这双棉鞋你换上,另两双拿去给你父亲和弟弟穿,北方不比南方,脚冻伤了可了不得!冻豆包我们今年蒸得多,你带几个让你的父亲和弟弟尝尝吧!”
年轻人站了起来,拘谨地搓着手,一遍遍地说:“这可咋好呢?这可咋好呢?我这是遇上好人家了!”
我们把他送出门时,年轻人一眼瞥见院子里一堆锯好的圆木。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两步抢过去,“我干点儿活再走!”说着便抡起大斧,劈起柴来。母亲正要劝阻,父亲说: “让他干吧!”
寒风中,雪花飘飞,年轻人已经走了,我家院子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垛劈得粗细均匀的柴火。
弟弟吃了剩下的半盘有肉的蒸饺,玩去了。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最温暖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 暮年回首时,最有价值的财富,应是一颗恬淡宁静的心,和一份丰富无悔的回忆。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一颗善良单纯的心做底色。文章开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我”和父母吃着纯素馅蒸饺时,为什么会觉得“温暖而香甜”?
年轻人在作出为“我”家劈柴的决定时,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请联系上下文,
用文字写出来。年轻人在为“我”家劈柴时,母亲要阻止,而父亲却说“让他干吧”, 父亲这样做
的原因是什么呢?读下面的材料,然后结合本文,说说你的感受。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卸任后,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的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露西。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让全场的人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