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方面的问题:

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图)。
①海尔蒙特针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柳树获得的74.6kg物质只是来源于水。根据你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判断,海尔蒙特的结论        (填“是”或“不”)确切。
②在海尔蒙特的实验中,土壤干重减少90g,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     部分被植物吸收了。
⑵某初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请完成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的形状
适 量 碎 屑
适量馒头块
适 量 碎 屑
是否加唾液
2毫升唾液
2毫升清水
2毫升唾液
是否搅拌
充 分 搅  拌
不 搅  拌
充 分 搅  拌
水浴温度
37℃
0℃
100℃
碘    液
2 滴

①从1、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分析,唾液中的           ,可以使淀粉的性质发生变化。
②如果该兴趣小组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
③实验中,适宜的温度为什么是37℃?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植株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测定食物中含有能量时,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首先称取核桃仁6克,在一个椎形瓶里放20毫升的水并插入一只温度计;然后点燃核桃仁,加热椎形瓶里的水,等核桃仁完全燃烧后,看到温度计上升了24度。请计算每克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是_______。计算结果与核桃仁实际含有的能量差别较大,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为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瓶内均装入澄清的石灰水。

(1)如果气体的进出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甲瓶__________,向乙瓶__________。
(2)经向两瓶内分别吹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_________瓶
(3)在本实验中,甲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刚是个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做一些小实验.在他学习完“生物的无性生殖”以后,便把两个大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进行种植.结果发现种植的马铃薯块有的长了芽,有的没长.他将马铃薯块取出比较,惊讶地发现了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
(1)根据你学的知识,你认为他发现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是:()

A.死了 B.没有带芽眼 C.块太小 D.没有根

(2)为了验证该原因是否成立,小刚又重新进行了实验.
①取两个盛有潮湿的、肥沃土壤的花盆,编号为甲、乙.
②将挑选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若干,分成两组,将有芽眼马铃薯块茎种在甲花盆内,将没有芽眼马铃薯块茎种在乙花盆内.将两花盆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
③你认为他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的原因是
④预计花盆中的马铃薯块茎会发育成幼苗,小刚设置甲、乙两花盆的目的是
⑤得出的结论是

为了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分析后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温度
PH值
滴加碘液后颜色变化
1
2ml淀粉糊,2ml蒸馏水
37℃
7
变蓝色
2
2ml淀粉糊,2ml唾液
37℃
7
不变色
3
2ml淀粉糊,2ml唾液
45℃
7
变蓝色
4
2ml淀粉糊,2ml唾液
37℃
1.8
变蓝色

(1)试管1和2比较,说明:
(2)试管2和3比较,说明:
(3)试管比较,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要受pH值的影响。
(4)试管2滴加碘液后不变色的原因是: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
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两组作对照。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两组作对照。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 ℃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号试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