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
| 编号 |
生态系统 |
采集对象 |
现有生物量 |
年增长率/% |
年采收量 |
| ① |
马尾松林 |
马尾松 |
200 000m3 |
2 |
1 000 m3 |
| ② |
淡水湖泊 |
鲫鱼 |
10 000kg |
35 |
3 600 kg |
| ③ |
山地 |
甘草 |
1 000kg |
20 |
300 kg |
| ④ |
滩涂 |
沙蚕 |
10 000kg |
30 |
500 kg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小麦种子在萌发初期,有机物总量在增加 |
| B.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停止合成ATP |
| C.通风良好,可防止贮存的水果遭受酒精毒害 |
| D.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的有氧呼吸 |
以下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缺镁培养液中番茄幼苗对红光的吸收减少 |
| B.突然停止光照,保持其他条件适宜,短期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增加 |
| C.适宜光照下,植物吸收CO2的总量等于固定的CO2总量 |
| D.14CO2中的14C转移途径是CO2→C3→(CH2O)和C5 |
把培养在完全营养液中、生长状态良好且一致的三组某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钟罩内(如图2-4-5所示),其中A不密封,B、C密封;B内培养皿中盛有Ba(OH)2溶液,A、C内培养皿中盛有蒸馏水,各培养皿中液体的体积相同。该实验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2-4-5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CO2浓度对幼苗光合强度(或生长量)的影响
B.培养一段时间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B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小
C.培养一段时间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A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小
D.应再增设D组实验:装置如B组,在暗处、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
为研究酵母菌的发酵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2-4-4中甲所示的装置,并将有关检测结果绘制成图乙。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 mL蒸馏水和一定量的检验试剂。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乙
图2-4-4
| A.检验发酵产物酒精需向①号试管中滴加含重铬酸钾的浓硫酸 |
| B.设②号试管对照组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温度对实验的干扰 |
| C.图乙曲线b表示①号试管内玻璃管口气泡释放速率变化 |
| D.图乙曲线a表示酵母菌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规律 |
夏季晴朗的一天,将某植物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2-4-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4-3
| A.该植物从B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
| B.C点时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
| C.F点时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
| D.一昼夜后玻璃罩内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