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型为dd的斑马鱼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已知基因D位于17号染色体上,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斑马鱼的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下图是用个体M和N进行的杂交实验,据此推测不合理的是
A.将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
B.借鉴细菌或病毒侵染细胞的途径可将重组质粒导入斑马鱼的受精卵使其表达 |
C.将含斑马鱼G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连接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属于基因重组 |
D.自然状态下的基因G与D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
有关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 |
B.检测蛋白酶的催化作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分解 |
C.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少部分转移到ATP中 |
D.在A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个高能磷酸键 |
如图是某绿色植物体内以葡萄糖作为底物的有氧呼吸过程模式图,1~8表示相关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化1―→2反应的酶存在于线粒体的基质中 |
B.4和7为同一种物质,在活细胞中含量最高 |
C.6可以来自叶绿体,3可以提供给叶绿体 |
D.产生8最多的是5与6之间的反应 |
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功能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
B.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
D.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
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一 |
P:刚毛(♀)×截毛(♂)→F1全刚毛 |
杂交组合二 |
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
杂交组合三 |
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
A.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
B.通过杂交组合三,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C.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
基因型为AaBbccXdY的个体,产生abcY配子的概率为()
A.1/2 | B.1/16 | C.不能确定 | D.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