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满江红
[南宋]刘克庄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指军中作檄。②故将军:指汉代名将李广。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上阕“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有人评说本词下片“曲笔写胸臆”,请结合本词下片内容试作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宴散
白居易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全诗紧扣标题中的“散”字展开,请说说颔联是如何表现“散”的。(5分)
这是诗人晚年的一首闲适诗,请结合颈联的意象分析诗中的闲适之情。(6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
定风波·暮春漫兴【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
上片词人通过对“少日”时和“老去”时行为表现和的对比,抒发了
的感慨。(3分)
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鹧鸪天
(金)元好问
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殢芳丛。葱茏花透纤纤月,暗澹香摇细细风。
情不尽、梦还空,欢缘心事泪痕中。长安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
注:①元好问:1190—1257,太原秀容(今山西)人,金亡不仕元。1233年,蒙古军攻陷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元好问与一些官民被羁管在聊城(在山东),过半是囚徒半是苦工的俘虏生活。这首词即写在其作为阶下囚期间。②殢:停留。③暗澹:这里指香气清淡。
(1)下阕“欢缘心事”中的“心事”主要有哪些?
(2)这首词的上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