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的科学革命,促使(欧洲)知识分子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而不是用传统的文化权威,对道德、社会、政治思想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手术。教会对西欧的影响也因此日渐衰落,而世俗的价值观得到发展。”下列属于17世纪“科学革命”的灵魂人物的是
A.薄伽丘 | B.拜伦 | C.牛顿 | D.爱因斯坦 |
许倬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许先生对“封建”的评价是基于()
A.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 |
B.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权力 |
C.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
D.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
“这种经济危机特别难以应付,用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医治通货膨胀,就会使生产停滞,失业增加;用赤字财政政策医治生产停滞,增加就业,又加剧通货膨胀。”美国结束这种状态主要借助于()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
B.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C.高新技术的强力推动 |
D.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这表明他主张()
A.欧洲联合抗衡美国 | B.美欧结盟对付苏联 |
C.奉行独立自主外交 | D.摆脱美国经济控制 |
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美苏这一条约的提出()
A.消除了爆发核战争的危险 |
B.维护了世界和平安全 |
C.有助于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
D.体现了美苏对话妥协 |
阅读“二战后不同时期德国局势示意图”,发生如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二战影响 | B.美苏争霸 |
C.美苏“冷战” | D.德国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