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对孪生姐妹,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有潜伏着战争。让我们反思战争带来的苦难,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时间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美国 |
1870年 |
32 |
10 |
13 |
23 |
1896—1900年 |
20 |
7 |
17 |
30 |
1913年 |
14 |
6 |
16 |
36 |
材料二、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材料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
项目名称 |
参战国 (个) |
卷入人口 (亿) |
参战人员 (亿) |
伤亡人员 (亿) |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30多 |
15 |
0.7 |
0.3 |
1805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60多 |
20 |
1.1 |
1.9 |
40000 |
⑴材料一中从1870—1913年世界工业比重发生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⑵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A、B两国及它们所在的军事集团的名称。(4分)
A国名 ;所在军事集团名称 ;
B国名 ;所在军事集团名称 ;
⑶、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
(4)、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
(1)材料一中的“退位诏书”是在哪一次革命之后颁布的?请说出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并列举其主要内容?
材料二: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受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选修4)》
(2)材料二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如图1、2
(1)根据图1、2,分别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为什么李鸿章会说这些话?
材料二:(洋务运动)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正是这几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 变化,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
(3)材料二作者认为洋务运动构成了近代化的最初一小步,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是指哪件事?
(2)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 化”方面分别做了哪些尝试?
材料二:
(3)材料二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什么?
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4)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5)综上所述,19世纪中后期,你认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有哪些特点?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1)请你分别说出这三幅图片的宗教名称和创立者?
(2)说出哪一种宗教对我国影响最大?并举出中国这种宗教的一位著名人物?
(3)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已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既从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租,必须向国家服劳役或纳布代替服役,还必须向国家交土特产。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的什么内容?
(3)这一历史事件对该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对你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