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亚洲某国示意图

材料二:该国盛产番红花,番红花喜冷凉湿润。
(1)分析图中卡维尔盐沼含盐较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判断ABC三地中哪一个最适合大面积种植番红花,并说明理由。
(3)你认为图示国家是否应该大力发展炼油工业,并说明理由。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这天是日前后,此图阳光直射的纬度是 ,经度是 。图中C点的地方时为 时,E点的地方时为 时,AB是 (填“晨”或“昏”)线。
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请将A、D、E、B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

河流、地形、气候、地质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城市、经济、资源等人文要素,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和交通线的分布形态等。结合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是(2分)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图中甲乙丙三地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_____,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________。
试分析图中甲、乙两地聚落特征的差异。
试评价图示地区南部铁路建设的影响因素。

读南美洲部分地区自然带示意图及资料,回答问题。(12分,每空2分)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
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地。
甲丙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接近,但自然景观差异较大。造成两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甲海岸附近多地震、火山,主要原因是位于美洲板块与板块碰撞挤压处。

读“南美洲气候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均为气候,甲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乙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2)读右图描述气候特征:,该气候的成因是,该气候分布在左图中的区域。甲、丙两地区中城市分布较多的是地区,原因是
(3)甲→丙的自然带更替反映了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地带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4)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简要说明甲地的植被破坏可能造成哪些生态环境问题?(至少4方面):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用箭头绘出太平洋A、B、C、D、F几只洋流的方向,并注明其中的寒流。
(2)写出形成下列洋流的盛行风带名称:H;K
(3)用序号①标注出北太平洋中著名渔场的大致位置,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4)图中洋流G对沿岸气候起到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