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100年前的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先后发表了三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其中关于光量子的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
|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
|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
| D.某单色光照射一金属时不发生光电效应,改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该金属时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
E.发生光电效应的时间非常短,这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如图,两个半径均为R的1/4光滑圆弧对接于O点,有物体从上面圆弧的某点C以上任意位置由静止下滑(C点未标出),都能从O点平抛出去,则()
| A.∠CO1O=60° |
| B.∠CO1O=45° |
| C.落地点距O2最远为2R |
| D.落地点距O2最近为R |
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作用,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及物体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中的信息能够求出的量或可以确定的关系是
| A.物体的质量m |
B.斜面的倾角![]() |
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D.![]() |
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甲、乙、丙三轮的轴均为水平轴,其中甲、丙两轮半径相等,乙轮半径是丙轮半径的一半.A、B、C三点分别是甲、乙、丙三轮的边缘点,若传动中皮带不打滑,则
A.A、B两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A,C两点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1:2
C.A、B两点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A、C两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4
我国“二炮”的一系列导弹,在“北斗”定位系统的引导下,能实现精确打击移动目标和固定目标。假设从地面上A点发射一枚远程弹道导弹,仅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沿ACB椭圆轨道飞行击中地面目标B, C为轨道的远地点,距地面高度为h,若ACB轨迹长恰好为整个椭圆的一半。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导弹在C点的速度大于 ![]() |
| B.地球的球心位于导弹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
C.导弹在C点的加速度等于![]() |
| D.导弹从A点到B点的飞行时间等于导弹飞行周期的一半 |
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引力为零,地球表面处引力加速度为g。则关于地球引力加速度a随地球球心到某点距离r的变化图像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