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
|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
| 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
|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 |
1969年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对美国对外战略重大调整
| A.标志着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 | B.其根本目的仍是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
| C.表明美国的扩张重点在亚洲 | D.表明美国由战略收 缩转向战略进攻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除外)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模式的弊端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 B.稳定社会主义政局的需要 |
| C.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D.南斯拉夫改革的影响 |
从生产关系改革的角度看,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
| A.朝鲜战争的特需订货 | B.采取现代科技对国民经济进行改造 |
| C.确立贸易立国思想,扩大进出口贸易 | D.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 |
1945年8月,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对身边的记者说:“人民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其中第二个“战争”指
| A.苏联对日作战 | B.美国进攻日本本土 |
| C.美苏之间的对抗 | D.苏联战后的重建 |
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
| A.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 B.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
| C.防止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 | 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