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研小组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将小鼠依次置于25℃、0℃、25℃的环境中,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 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 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共测了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这些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所示:
|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a |
0.45 |
0.45 |
0.44 |
0.45 |
0.55 |
0.55 |
0.52 |
0.50 |
0.46 |
0.45 |
| b |
0.31 |
0.31 |
0.31 |
0.30 |
0.30 |
0.60 |
0.62 |
0.38 |
0.33 |
0.32 |
| c |
0.23 |
0.23 |
0.23 |
0.23 |
0.18 |
0.17 |
0.16 |
0.22 |
0.23 |
0.23 |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表中1~3、4~7、8~10的数据依次为25℃、0℃、25℃三种环境条件下的生理指标
B.进入0℃环境时首先升高和降低的生理指标是甲状腺激素、皮肤血流量
C.能调节小鼠产热量的生理指标是a和b
D.此过程体温调节的方式主要是激素调节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
|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
| C.H2CO3、H2PO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
|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
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膜是可以流动的。为探究温度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 ℃条件下融合,发现40min后,融合细胞膜上的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均匀相间分布。
(1)该探究实验的设计不严密,请对不严密之处作出补充:再次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并分成两组,然后,观察并记录的时间。
(2)实验预测及相应结论(在你纠正的基础上进行) (注:①②③④中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
| 实验预测内容项目 |
(一) |
(二) |
(三) |
| 40 ℃条件下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 |
①40 min |
大于40 min |
③40 min |
| 10 ℃条件下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 |
②40 min |
小于40 min |
④40 min |
| 相应结论 |
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增强 |
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减慢减弱 |
温度变化对细胞膜的流动性不影响 |
下列关于细胞内的糖类和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结构物质 |
| B.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
| C.脂质中的磷脂是所有细胞不可缺少的成分 |
| D.脂质分子中H的含量多于糖类 |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植物细胞一定有细胞壁
②植物细胞一定含叶绿体
③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是绿色植物
④含中心体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⑤含线粒体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 A.①③ | B.③⑤ | C.①⑤ | D.②④ |
下列关于健那绿染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专一性的活细胞染料 |
| B.有0.5g健那绿溶解于酒精配制而成 |
| C.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 |
| D.健那绿染色后的线粒体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