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腐乳、腌白菜等以其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时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这几种食品都是经过腌制加工而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腐乳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作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一种______状真菌。图中A表示        ,制作腐乳坯时用沸水处理豆腐的目的是             
(2)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___   ____           ___。
(3)制作腐乳的卤汤中通常要加入料酒、黄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其目的是                                     
(4)据图可知腌白菜在腌制_________天后食用最佳。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发酵与食品生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果蝇卷翅基因A是2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

(1)杂合卷翅果蝇的体细胞中2号染色体上DNA碱基排列顺序(相同/不相同),位于该对染色体上决定不同性状基因的传递(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卷翅基因A纯合时致死,推测在随机交配的果蝇群体中,卷翅基因的频率会逐代
(3)研究者发现2号染色体上的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蝇,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右图。
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上升/下降/不变)。
(4)欲利用“平衡致死系”果蝇来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可做下列杂交实验(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
P“平衡致死系”果蝇(♀)×待检野生型果蝇(♂)

F1选出卷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F2
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如图表示黄豆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鲜重的变化情况及对应阶段萌发种子形态变化图(图甲)和成长的幼苗体内的生理过程图(图乙),图丙曲线Ⅰ表示黄豆植株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适宜温度、CO2浓度为0.03%),在y点改变某条件,曲线变为Ⅱ)。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在种子萌发阶段的第Ⅱ、Ⅲ阶段种子干重比第Ⅰ阶段干重明显
(2)图甲中,在第Ⅱ阶段,种子呼吸产生的CO2大大超过O2的消耗,此时种子呼吸方式以图乙中的(填数字)阶段为主。
(3)图乙中仅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过程,图乙中的Ⅱ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4)图丙在y点曲线由Ⅰ变为Ⅱ的可能原因是,制约z点光合作用的主要内部因素是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马铃薯是种植广泛的农作物,病毒侵染后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培育脱毒和抗毒的马铃薯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马铃薯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可将马铃薯茎尖接种在培养基中,经过人工培养获得脱毒苗。培养基中添加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启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诱导离体细胞经过完成组织培养过程,从而形成脱毒苗。为监控脱毒苗的质量,可采用的方法检测病毒的基因,也可采用的方法检测病毒的蛋白质。
(2)研究人员研究了茎尖外植体大小对苗的成苗率和脱毒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实验结果表明,茎尖越小,,因此马铃薯脱毒培养中茎尖外植体的适宜大小为mm。
(3)若要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抗病毒的马铃薯植株,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将病毒复制酶基因插入到中Ti质粒的T-DNA上,构建了基因表达载体后,将其导入马铃薯受体细胞,筛选出成功转化的马铃薯细胞后,再通过技术形成完整植株。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石油危机出现,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乙醇作为代替燃料,生产中玉米和麦草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燃料乙醇,已知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首先利用纤维素分解菌将纤维素分解,纤维素分解菌多分布在富含的土壤中。
(2)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所需要配制的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培养基,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的
(3)经过梯度稀释后,要将样品均匀涂布在用于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在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染料是,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当利用涂布器涂布平板之后需要对涂布器进行处理。
(4)产生葡萄糖后需要用到(微生物)发酵产生酒精,可以使用检测产物是否为酒精,该试剂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反应,溶液呈灰绿色。

苦马豆素(SW)是从灰苦马豆中分离出来而得名,被认为是“未来的肿瘤治疗药物”。以下是相关的实验研究过程及结果:
①将等量的小鼠肝癌Hepal-6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若干支含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将培养瓶放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静置、去除上清液;
③分别加入等量但含不同浓度SW的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④分别在24h、48h、72h时吸取培养液,观察结果,得到不同浓度SW对细胞存活率影响曲线(图)。
请回答:

(1)处于间期的肝癌Hepal-6细胞,其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是
(2)③实验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应为。步骤③中每个实验组设置5个培养瓶同时进行培养,计数后统计,这是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可信。
(3)分析图1中曲线可知,SW对肝癌Hepal-6细胞作用效果的特点是:
,对细胞生长(存活)的抑制作用越强;
,对细胞生长(存活)的抑制作用越强。
(4)将培养48h的培养液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及分析,得到下表结果:
表:培养48h细胞数目及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量

注:“+”的数量表示相对值的多少
据此推测,SW可能是通过诱发癌细胞来抑制肿瘤生长的,其原因可能是SW促进了癌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