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
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C.图中A表示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可以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
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 |
B.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 |
C.a、b、c表示底物的浓度,则a>b>c |
D.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a>b>c |
等量的酵母菌培养在甲乙两组浓度相同的等量葡萄糖溶液中。甲组进行有氧呼吸,乙组进行酒精发酵。若两组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组释放的CO2与乙组释放的CO2的比例为1:3
②.两者共释放的CO2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③.甲组溶液的质量低于乙组溶液的质量
④.两组释放的能量之比为19:1
A.①②③④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③④ |
在煮过的和没煮过的土豆片上分别滴几滴过氧化氢。在土豆片X上出现泡沫,在土豆片Y 上没有泡沫,以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土豆片X是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只影响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单糖 |
B.土豆片X是煮过的,因为在没煮过的土豆片中的酶使过氧化氢不起作用 |
C.土豆片X是没煮过的,因为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促使H2O2的分解 |
D.土豆片X是没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分解土豆片中的酶 |
某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同样条件下α淀粉酶在35℃时的催化效率不如唾液淀粉酶高。该同学想就这一问题做进一步探究实验,下列哪一项探究课题最合理( )
A.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B.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C.淀粉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D.α淀粉酶的浓度对催化效率的影响 |
下列过程能使ADP含量增加的是 ( )
A.组织细胞利用氧气 | B.线粒体内的[H]与O2结合 |
C.丙酮酸形成乳酸 | D.神经细胞吸收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