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并大量出汗时,机体可通过多项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下图为不同条件下同种酶促反应速度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影响AB段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底物的浓度 |
B.在Ⅰ曲线中,影响BC段反应速度的主要限制因子是酶量 |
C.温度导致酶促反应Ⅰ和Ⅱ的速度不同 |
D.曲线Ⅰ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 ℃ |
如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
B.pH=c时,E点为0 |
C.温度降低时,E点不变,D点右移 |
D.H2O2的量增加时,E点下移,D点左移 |
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简单的小实验,你认为哪一个的结果是不可能的( )
A.将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置于适宜光源的照射下5h,加碘液处理后溶液呈蓝色 |
B.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的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并加碘液处理叶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变成蓝色 |
C.叶绿体色素的丙酮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
D.将经饥饿处理后的绿色正常叶片置于含有充足14CO2的密闭透明的照光小室内,3h后在叶内淀粉中可检验到14C的存在 |
为了探究温度、pH 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试验编号 |
探究课题 |
选用材料与试剂 |
①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
②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
③ |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
④ |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 |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