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 ②3.01×1023HCl ③23.1g CCl4 ④2.3g Na,下列对四种物质的
关系由小到大表示正确的是
| A.体积④<①<②<③ | B.密度①<④<③<② |
| C.原子数④<③<②<① | D.质量④<①<③<② |
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推出与水反应产物也完全相同 |
| B.SO2和湿润的Cl2都有漂白性,推出二者混合后漂白性更强 |
| C.H2CO3的酸性比HClO强,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 |
| D.根据常温下铜与浓硝酸可以制取NO2,推出常温下铁与浓硝酸也可以制取NO2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I-、K+、NO3—、Na+ |
| B.含有大量Fe3+的溶液:NH4+、HCO3—、SO42—、OH— |
| C.水电离出c(H+)=1.0×10-12mol/L的溶液:Cl-、Na+、ClO-、NH4+ |
| D.澄清透明的溶液:Cu2+、Fe3+、SO42—、NO3— |
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己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 A |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 |
氧化性:Cl2>Br2>I2 |
| B |
c处先变红,后褪色 |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
| C |
d处立即褪色 |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
| D |
e处变红色 |
氧化性:Cl2 > Fe3+ |
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苯的分子式是C6H6,但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 B.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溴水反应生成溴苯,发生取代反应 |
| C.在一定条件下,苯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
| D.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 |
某常见有机物(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分子的比例模型如图所示。
请根据其结构特点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2H4O2
②该有机物的水溶液呈酸性且酸性比碳酸强
③该有机物能发生酯化反应
| A.全部正确 | B.只有②错误 | C.只有③ | D.全部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