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伴随城市改造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走上了快速“翻新”的发展道路。某校高一(1)班开展了以“拆迁、城建与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同学们通过走访、阅读文献资料、访问政府网站等形式,了解到以下信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国家扩大内需的工作方针,政府提出了努力谋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通过做大城市规模,做美城市环境,做强城市基础,做好新农村建设,致富一方百姓来实现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工作要求。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新中国成立六十一周年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为此,某校高三学生黄雅芳、闫佳佳等决定在国庆长假组织探究性学习小组,了解和认识家乡居民生活的变化。同学们走访了退休职工王爷爷家,下表是所作的记录(节选)。

年份
全年家庭收入(元)
全年家庭支出(元)
工资收入
其他收入
食品支出
其他支出
1981年
800
0
550
250
1995年
12000
1150
4500
4650
2010年
40000
7500
15000
26500

(1)透过以上记录,你发现王爷爷一家经济状况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从经济制度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2)姚梦柯同学们在采访中发现,王爷爷家只把多余的钱款存入银行,理财方式单一。请你对王爷爷一家的理财方式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

2009年6月中旬,从兰州市西固区开始,一夜之间,牛肉拉面均涨价0.5元,大碗牛肉拉面由原来的2.5元上涨到3元,而小碗牛肉拉面则由原来的2.3元上涨到2.8元。对此,兰州市物价部门迅速出台规定:凡兰州市普通级牛肉面馆,大碗牛肉面售价不得超过2.5元,小碗与大碗差价为0.2元,违规者将严厉查处。对此,某校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辩论。
正方观点:政府应该实行最高限价。反方观念:政府不应该实行最高限价。
你支持哪方观点?请运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加以论证。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年~2009年重庆市农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较图

注:2009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200元和20000元,西方国家城乡收入差距之比为l.5:1。
材料二:重庆市开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制约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一是重庆农业结构表现为粮猪型结构,但种粮养猪业长期处于微利状态。农产品中优质产品、名牌产品和特色产品少。二是低学劳动力多,初中文化以下占95%。三是重庆财政支农支出的占比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路质量不高。四是农产品销售难。
材料三:下面是重庆市某领导在建筑工地与农民工的一段对话。
“这里生活条件怎么样?一个月能挣多少钱?”民工答:“吃的、住的都不错,一个月有一、两千决钱。”
“签劳动合同了吗?期限是多少?”民工答:“签了,是按工期来签的。”
“公司给你们办保险了吗?”民工答:“有医疗险和失业险,都是统一办的。”
看到这里的民工劳动权益得到较好保障,大家十分高兴。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运用经济常识,结合材料二,谈谈应如何解决材料一反映的问题。
(3)分析材料三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近年来,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内蒙古鄂尔多斯,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矿超限开采,隐患排查不认真,技能培训不扎实,有关部门监管责任不到位,导致煤矿重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9)请分析该地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经济原因。
“地下藏黑金、地上有白金”,鄂尔多斯市依托丰富的煤炭和羊绒资源,使该市经济一直高速增长。但是,该市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以下现象:三大产业比重为3.6:58.1:38.3,同期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为70%;第一产业占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为5 0.45%;能源、冶金等重工业占工业比重为65%;万元GDP能耗为全国平均能耗水平的2倍;空气污染指数居全国前列。
(10)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该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14分)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白色污染的危害有侵蚀土地、污染空气、污染水体、火灾隐患等,由于其很难降解,易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已对白色污染问题开始重视,并逐步加强管理,但是由于法规不明确,宣传不到位,管理不严等问题,白色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塑料包装食品满足了学生追求方便卫生的需求,全面进入学生的生活,校园已成为白色污染的聚集地之一。
(1)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塑料包装食品?(2分)
(2)崇尚绿色消费已成为国家提倡的消费观念,为什么要崇尚绿色消费?(6分)
(3)请你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出建议。(6分)
(1)从长期趋势看,食品支出比重下降,交通通讯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上升。
(2)这说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下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提高,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消费质量提高。33.(14分)(2009年全国Ⅱ)表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年份
家庭人均纯收入指数
(1978年=100)
食品
支出%
交通通
讯支出%
文教娱乐
用品及服
务支出%
1985
268.9
57.79
1.8
3.9
1990
311.2
58.80
1.44
5.37
1995
383.6
58.62
2.58
7.81
2000
483.4
49.13
5.58
11.18
2005
624.5
45.48
9.59
11.56

根据上表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