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
|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
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 |
| 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 |
| 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
| 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 |
17—18世纪开始,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面,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法语自身的魅力 | B.工业革命的影响 |
| C.启蒙运动的影响 | D.文艺复兴的影响 |
《民报》主要撰稿人朱执信(1885年—1920年)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曾把“社会主义”译为“民生主义”。其主要目的是
| A.传播西方思潮 | B.社会主义的中国化 |
| C.宣传社会革命 | D.阐释新三民主义 |
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诞生的《人权宣言》强化了群众的革命起义传统:“反抗压迫乃是另一些人权的当然结果”,“当政府违反人民的权利时,对于人民及一部分人民而论,起义就是最神圣的权利和最不可缺少的义务。”这突出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伏尔泰 | B.孟德斯鸠 |
| C.卢梭 | D.康德 |
以下是四个国家的历史教科书对朝鲜战争的表述,对此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
②韩国: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越过三八线,开始南侵
③俄罗斯:1950年6月,北朝鲜军队侵入南方,并正式宣布他们是为了反击李承晚军队的攻击
④朝鲜:1950年6月25日凌晨,美帝和其傀儡们对朝鲜悍然发动袭击
| A.相关历史史实需要进一步澄清 | B.不同立场观点导致不同史实表述 |
| C.事件第三方的表述往往较客观 | D.各方对相关史料的解读出现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