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10000人)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要了解甲病和乙病的发病率,应对患甲病的家庭进行调查并进行系谱分析 |
| B.根据统计表,甲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 |
| C.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因为调查显示乙病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
| D.若要快速检测正常人群中的个体是否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实现 |
右图为一高等雄性动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已知基因A位于1上,基因b位于2上,则该细胞产生Ab配子的可能是
| A.12.5% | B.25% | C.50% | D.100% |
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的解释不合理是
| 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
| 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 |
| 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
|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
下图从左至右表示动物电位传导传导的示意图。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电位变化是一样的 |
| B.K+外流和Na+内流过程都不消耗ATP |
| C.Na+内流可能与局部电流的刺激有关 |
| D.兴奋部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可能与K+外流有关 |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或核糖核酸 |
| B.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 C.DNA连接酶可连接DNA双链的氢键,使双链延伸 |
| D.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
实验中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具膜结构的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有关的细胞结构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图中曲线所指代的细胞结构相同的是
| A.b和f | B.c和f | C.a和e | D.a和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