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
|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
|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
|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
| 动物类群 |
跳虫类 |
蜱螨类 |
线蚓类 |
线虫类 |
||||
| 样地 |
物种数 |
密度 |
物种数 |
密度 |
物种数 |
密度 |
物种数 |
密度 |
| 有机肥田 |
10 |
167 |
38 |
30 |
40 |
120 |
19 |
339 |
| 化肥田 |
4 |
79 |
16 |
41 |
18 |
32 |
7 |
52 |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
|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
|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
|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
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 A.初生演替 | B.生物入侵 | C.生物进化 | D.种间竞争 |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 B.温度、光照 | C.湿度、温度 | D.光照、食物 |
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 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 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
| 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 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
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数量总是处在波动中的原因是
| A.人类的干扰 | B.食物不足 |
| C.多因素影响 | D.环境条件是无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