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中、美、英三国“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开罗宣言》的发表
A.标志着中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
B.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美、英等大国的承认 |
C.从国际法角度确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地位 |
D.表明中国抗日战争正式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消费资料的工业产值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比重逐年下降 |
B.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工业布局不合理 |
D.在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
梁启超说:“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这表明梁启超的认识是()
A.民权是国家主权的基础 | B.统治者应是民权的代表 |
C.民权保障是爱国的前提 | D.国民自治决定国家兴亡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 |
B.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 |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 |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 |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亿亩。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 | B.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 |
C.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 D.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
《资治通鉴》第191卷记载:“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史称“玄武门之变”。 高祖李渊被逼退位,李世民登上皇位,他的做法违反了()
① 孔子倡导的“礼”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西周确立的宗法制④唐朝法律的选官制度
A.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