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正规军进入上海前,首先到上海的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忠义救国军。接下去就是‘鸡鹰满天飞,饿虎就地滚’,前者是指由重庆乘飞机前来的接收大员,后者是指原来潜伏上海而此时公开出面趁火打劫的‘地下工作人员’。上海市民痛心疾首的问道:‘难道这就是天亮了吗?’”这段文字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时期北伐部队进入上海 | B.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
C.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驻上海 |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逼近上海 |
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这表明
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 B.美国经济全面繁荣 |
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D.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 |
1916年2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其目的不包括
A.扭转海上劣势 | B.切断协约国与美国的经济联系 |
C.推动美国对协约国作战 | D.为赢得战争创造条件 |
“1914年6月28日,戛弗日罗·普林西波在这里用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这是后人写在萨拉热窝某纪念馆墙上的文字,另一堵墙上还复制了普林西波的亲笔,“我们热爱自己的人民”。材料中的“我们”应当是指
A.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 | B.塞尔维亚政府 |
C.奥匈帝国民族主义者 | D.俄国民族主义者 |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
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 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 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
电影《我的1919》出现了一些有关巴黎和会的镜头,你认为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 | B.威尔逊在会上出尽风头,带头在合约上签字 |
C.会议开得一团和气 | D.日本代表积极参与欧洲事务的讨论 |